拼音:kǒu nà
拼音:kǒu dài
◎ 口袋 kǒudài
(1) [pocket]∶缝在衣服上用以装东西的袋形部分
裤口袋
(2) [bag;sack]∶一种装物用具,一般用布、皮做成
(3) [ring of encirclement]∶比喻类似口袋的包围圈
口袋阵
衣兜。《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都盼老爷高升,说:『再要作下去,大家可就都札上口袋嘴儿了。』」
以布、皮等制成,用来装东西的用具。《红楼梦.第六七回》:「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
英语 pocket, bag, sack, CL:個|个[ge4]
德语 Tasche, Beutel, Sack, Hosentasche (S)
法语 poche, sac
拼音:kǒu jiǎn
拼音:kǒu fù
◎ 口腹 kǒufù
[food] 指饮食
口腹之欲
饮食。《孟子.告子上》:「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三国演义.第八八回》:「此乃吾弟贪口腹之故,误中汝毒,因此失了大事。」
英语 (fig.) food
拼音:kǒu cǎi
拼音:kǒu dài zhàn shù
拼音:kǒu dé
说话时宜有的修养、分寸。如:「说话要留点口德,别尽说一些风凉话。」
英语 propriety in speech
拼音:kǒu qì
◎ 口气 kǒuqì
(1) [the way one speaks;manner of speaking]∶说话中所带的感情色彩
他说话总是一副温和的口气
(2) [tone;note]∶说话时人的精神状态和气势
说话口气大不见得就有理
(3) [what is actually implied;implication]∶蕴含在语言形式中的意思
听口气局长不同意这么干,咱就别去碰钉子了
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余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近口吻也称为「口吻」。
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拼音:kǒu sòng xīn wéi
拼音:kǒu kǒu
拼音:kǒu jiǎo fēng qíng
拼音:kǒu jiǎo shēng fēng
◎ 口角生风 kǒujiǎo-shēngfēng
[fluent] 形容说话流畅利落
这种语言艺术要求演员唱得字正腔圆,说得口角生风
拼音:kǒu kě
◎ 口渴 kǒukě
[thirsty] 口干想喝水
我感到口渴
口里很干,想要喝水。
英语 thirsty
德语 Durst (S)
法语 soif
拼音:kǒu tóu jiāo
交情不深的朋友。唐.孟郊〈择友〉诗:「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也作「口头之交」。
拼音:kǒu tóu yǔ
◎ 口头语,口头语儿 kǒutóuyǔ,kǒutóuryǔr
[cant;cliche;pet phrase] 说话时经常不自觉地说出来的词句
“瞧着办”三个字几乎成了他的口头语
说话时的惯用语。如:「『哎哟!』是他的口头语之一。」也作「口头禅」。
拼音:kǒu ěr xiāng chuán
◎ 口耳相传 kǒu ěrxiāngchuán
[pass from mouth to mouth] 指口头传授
拼音:kǒu sòng
◎ 口诵 kǒusòng
[read aloud] 读出声音来;朗读
口诵心惟(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
拼音:kǒu zào chún gān
形容口渴、焦灼或费尽口舌。汉.无名氏〈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也作「口干舌燥」。
拼音:kǒu xíng
拼音:kǒu xuè wèi gān
◎ 口血未干 kǒuxuè-wèigān
[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古代会盟时必歃血,因以指新近结盟
口血未干而背之。——《左传》
语出《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比喻立誓不久就背弃盟约。《国语.吴语二》:「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宋史.卷三八三.辛次膺传》:「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今日之事当识其诈。」近言犹在耳反一言为定
拼音:kǒu tóu wén xué
◎ 口头文学 kǒutóu wénxué
[folk tales,ballads,ect.handed down orally] 口耳相传,没有书面记载的民间文学
不用文字记载而靠口耳相传的文学。
拼音:kǒu qīng
◎ 口轻 kǒuqīng
(1) [be not salty]∶菜或汤的味道淡
(2) [love food that is not salty]∶也指人爱吃淡一点的味道
我喜欢吃口轻的,请你少放点儿盐
(3) [(of a horse,donkey,etc.)young]∶[驴马等] 年龄小
口轻的骡子
轻易出言。《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如此口轻,你一个官,我一个妻子,只值得五百千么?」
北平方言:(1) 年龄幼小的骡马类。也作「口小」。(2) 口味淡。
拼音:kǒu ěr zhī xué
耳朵听进去后,只在嘴上说说,而无实学。语本《荀子.劝学篇》:「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后比喻从道听涂说中得来的片面知识。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亦可喻仅以口头传授而不见于文字的学识。《方志略例.卷二.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古人口耳之学,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
拼音:kǒu bù yìng xīn
◎ 口不应心 kǒubùyìngxīn
[words not agreeing with the heart] 嘴里说的不相应于心中想的
俺娘好口不应心也呵!——元· 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
官人,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醒世恒言》
拼音:kǒu jiá huài jū
拼音:kǒu jiàn
拼音:kǒu shēng
◎ 口声 kǒushēng
[public comment] 众人的议论
拼音:kǒu qù móu yí
拼音:kǒu qiāng
◎ 口腔 kǒuqiāng
[oral cavity] 口内的空腔,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构成。口腔内有牙齿、舌、唾腺等器官
消化道最前端的空腔。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构成。内含有齿、舌、唾液腺。
英语 oral cavity
德语 Mundhöhle (S)
法语 bouche
拼音:kǒu nèi
拼音:kǒu yīn
◎ 口音 kǒuyīn
(1) [accent]∶带有个人、地方、民族语言特征的话音
南方口音
(2) [voice]∶说话的声音
他的口音好听
(3) [tone]∶口气
他一听口音不对,拔腿就跑
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如:「湖南口音」。也称为「口气」、「口吻」。
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英语 oral speech sounds (linguistics), voice, accent
德语 Aussprache, Akzent (S), betonen, akzentuieren (V)
法语 accent
拼音:kǒu kǒu xiāng chuán
◎ 口口相传 kǒukǒu-xiāngchuán
[from mouth to mouth] 一传十,十传百,口头上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
拼音:kǒu fù
古代按照人口所收的税,始于秦代。以汉代而言,七岁至十四岁,每人每年出二十钱以供天子,为口赋;武帝时增至二十三钱,以补车骑马匹之费。历代或因其名,但规定各异。也称为「口钱」、「口算」。
拼音:kǒu fá
用言语谴责他人。《新唐书.卷一○○.郑善果传》:「知公口伐,可汗如约,遂使边火息燧,朕何惜金石赐于公哉!」
拼音:kǒu chū kuáng yán
拼音:kǒu jiǎng shǒu huà
拼音:kǒu yú
拼音:kǒu qiǎn
◎ 口浅 kǒuqiǎn
[outspoken] 口快(多见于早期白话)
拼音:kǒu qì
◎ 口器 kǒuqì
[trophi;mouthpart] 节肢动物口两侧的器官,有摄取食物及感觉等作用
节肢动物口边具有捕捉和咀嚼食物功用的器官。基本上由上颚、第一下颚、第二下颚的三对附属肢所成。其外形因摄取食物方式相异而不同。
英语 mouthparts (of animal or insect)
德语 Mundwerkzeuge (Bio)
法语 Pièces buccales des arthropodes
拼音:kǒu liáng
◎ 口粮 kǒuliáng
[provisions;grain ration] 泛指食粮
按人数发给某段时间内的粮食。如士兵的粮饷及贫民的赈给。《明史.卷一五三.周忱传》:「其修圩、筑岸、开河、濬湖所支口粮,不责偿。」
拼音:kǒu shuō wú píng
◎ 口说无凭 kǒushuō-wúpíng
[oral expressions can not be taken as evidence;words of mouth alone don't carry conviction] 空口所言,无凭无据
放你不值什么,只不知你谢我多少?况且口说无凭,写一张文契才算。——《红楼梦》
光靠嘴说不足为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设誓到也不必,只是口说无凭,请朝奉先回。」《红楼梦.第一二回》:「况且口说无凭,写一张文契才算。」反一言为定,有案可稽
拼音:kǒu sì xuán hé
拼音:kǒu shòu
◎ 口授 kǒushòu
(1) [instruct orally]∶口头传授
(2) [dictate]∶口说而由别人代写
向秘书口授一封信稿
以口传授。《汉书.卷三○.艺文志》:「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也称为「口传」。
德语 Diktat (S), Diktieren (S), angesagt (V), ansagen (V)
拼音:kǒu rú xuán hé
言谈犹如河水直倾而下,滔滔不绝。比喻能言善辩。如:「他机智善辩,口如悬河,一向是得理不饶人。」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辨口如悬河。」也作「悬河泻水」。
拼音:kǒu xié cí gěi
拼音:kǒu tiáo
◎ 口条 kǒutiáo
[pig’s or ox’s tongue(as food)] 〈方〉∶用做食品的猪舌或牛舌
制成食品的猪舌或牛舌。
拼音:kǒu jiǎo chūn fēng
◎ 口角春风 kǒujiǎo-chūnfēng
[praise by word of mouth;say a good word for another] 口角言语之间,可以像春风吹拂万物而助其生长。比喻替人美言,成就好事
言语和煦,有如春风的吹拂。比喻用美言为人吹嘘或说好话。常用于请人推介之辞。《歧路灯.第九六回》:「你近日与道台好相与,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升天。」反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拼音:kǒu hūn
拼音:kǒu chán
拼音:kǒu chǐ shēng 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