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xiá
◎ 三峡 Sānxiá
[the Three Gorges (Qutang Gorge, Wu Gorge and Xiling Gorge) of the Yangtze river] “长江三峡”的简称,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在长江上游,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与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之间,长193公里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地当长江上游,介于四川、湖北两省之间,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绝无断处,滩多水急,舟行甚险。
拼音:sān xián
◎ 三弦 sānxián
[samisen;samsien;Chinese trichord sanxian] 弦乐器,琴身两面蒙蟒皮,上端有长柄,有三根弦,用于曲艺伴奏
乐器名。一种弦乐器,长柄,方槽,圆角,上蒙蟒皮,架三根弦,体积有大小之分。俗称为「弦子」。
英语 sanxian, large family of 3-stringed pluck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snakeskin covered wooden soundbox and long neck, used in folk music, opera and Chinese orchestra
德语 Sanxian (Mus)
法语 sanxian
拼音:sān yì
拼音:sān yì
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三益指直、谅、多闻。《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固让而不受之。」亦指良朋、益友。晋.挚虞〈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文选.江淹.杂体诗.陶征君》:「素心正如此,开迳望三益。」
拼音:sān rì pú yè
拼音:sān shēng yuàn
拼音:sān xī táng
清高宗珍藏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墨迹的地方,称为「三希堂」。位于北平故宫内养心殿西室。
拼音:sān lì
拼音:sān cāng
书名:(1)汉并合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博学〉篇,所成的书。共三千三百字。(2)魏晋间并合李斯〈仓颉〉篇、扬雄〈训纂〉篇、贾鲂〈滂喜〉篇所成的书。共七千三百八十字。
拼音:sān chǔ
地名。战国楚地疆域辽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其说有二:(1) 淮北、沛、陈、汝南、南郡,称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称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称为「南楚」。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2) 南楚、东楚、西楚分别指江陵、吴、彭城。《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后多用以泛指湘、鄂一带。《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拼音:sān fù bái guī
反复颂读《诗经.大雅.抑篇》白圭之玷那段。比喻说话谨慎。语出《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拼音:sān mén
古代诸侯都城有三道门,即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汉.郑玄.注:「天子五门,皋库稚应路,鲁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
本指空门、无相门与无作门。后泛指寺院的大门。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休道立下寺,我连三门都与你盖了。」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门下写下两句诗,男儿未遇气冲冲,懊恼阇黎斋后钟。」
地名。位于浙江省境东部,濒三门湾。
英语 Sanmen county in Taizhou 台州[Tai1 zhou1], Zhejiang
拼音:sān tòng
◎ 三通 sāntōng
(1) [tee]∶有横向出口的短管,用于连接与该管成直角的管道
(2) [three-way pipe]∶以45°从主直管分出的支管,即Y形接管头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的合称。又与续三通、清三通合称为「九通」。
大陆地区用语:(1) 指台湾海峡两岸的通商、通邮、通航。(2) 指通水、通电、通路 。
英语 T-joint, T-piece, T-pipe, three links
德语 direkte Transport-, Handels- und Postverbindungen, “Beziehungen auf drei Gebieten/, Vorschlag des Festlands an Taiwan (通航tōngháng- Schiffs- und Luftverkehr, 通邮tōngyóu- Postverkehr, 通商tōngshāng- Handelsbeziehungen) (S)
法语 pièce en T
拼音:sān shū liù lǐ
拼音:sān shí sān tiān
佛教宇宙观中指:(1) 在须弥山顶的中央为帝释天,其四方各有八个天城,共三十三天。属于欲界六天之一。《增壹阿含经.卷三三》:「三十三天昼度树本纵广五十由旬。」(2) 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人。《增壹阿含经.卷二八》:「是时三十三天各各相谓言:『如来何故竟日而食?』」
拼音:sān shǐ shè hé
古代「己」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近,卫国人读晋史,乃误将「己亥涉河」读成「三豕涉河」。见《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后指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如:「古来字体多所转变,三豕涉河之误,屡见不鲜!」也作「三豕渡河」。
拼音:sān xiù
芝草。《楚辞.屈原.九歌.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文选.沈休文.早发定山诗》:「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拼音:sān yī
拼音:sān shí
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印度一年分成寒、热、雨三个季节。《大唐西域记.卷二》:「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拼音: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sānshíliù jì,zǒu wéi shàngjì
[the best policy is to go away] 指陷入困境时,别无办法,一走了事
事态已经难以挽回,别无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参见「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条。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喜得我是孤身,又无家小连累,不若收拾了细软行李,打个包儿,悄悄的躲到别处,另做营生,岂不干净?」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我打他不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只是跑,只是跑。」
拼音:sān shī
道家称人体内的三种害虫。参见「三彭」条。《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本人的三尸六相,把这些众生的罪孽,奏闻了玉帝,致得玉帝大怒。」
拼音:sān wáng
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一说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夏禹、商汤、文王、武王。《文选.贾谊.过秦论》:「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则五帝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宋.欧阳修〈纵囚论〉:「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
拼音:sān qiān kè
拼音:sān dōu fù
文章名。晋左思撰,分为〈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叙述三国时蜀都益州、吴都建业、魏都邺三地的形势、物产等情况。
拼音:sān chǐ fǎ
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杜周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明史.卷一九三.翟銮传》:「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简称为「三尺」。
拼音:sān chá liù fàn
众多且齐备的茶水和饭菜。《西游记.第二六回》:「你却要好生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妹妹我也亲身接了来家,生怕老太太、太太生气,也不敢回,现在三茶六饭、金奴银婢的住在园里!」
英语 lit. to offer three kinds of tea and six different dishes, to be extremely considerate towards guests (idiom)
拼音:sān qiān
拼音:sān tán yìn yuè
拼音:sān shēng
◎ 三牲 sān-shēng
[the sacrifice (pigs,sheep and cows)] 古时祭祀用的供品,分大三牲(猪、牛、羊)和小三牲(鸡、鸭、鱼)两种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种牺牲。《孝经.纪孝行》:「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宋.邢昺.疏:「三牲,牛、羊、豕也。」《抱朴子.内篇.道意》:「太牢三牲,曷为济焉!」
俗称为鸡、鱼、豕。唐.韩愈〈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拼音:sān shén shān
神话传说中,东海中仙人所居住的三座山。《史记.卷二八.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僊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也称为「三岛」、「三壶」、「三山」。
拼音:sān yú dú shū
拼音:sān yáng
拼音:sān xún
斟茶、酒等三次。《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泉州万安清运禅师》:「僧曰:『忽遇上客来,将何祗待?』师曰:『饭后三巡茶。』」《水浒传.第九回》:「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
拼音:sān zú dǐng
拼音:sān shēng wǔ dǐng
形容丰厚的饮食。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五出》:「我和你只为图著孩儿三牲五鼎,心中增了许多离绪。」
拼音:sān shì
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诗经.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唐.孔颖达.正义:「三事大夫唯三公耳。」
三件事情:(1) 春、夏、秋三季农事。《诗经.大雅.常武》:「不留不处,三事就绪。」唐.孔颖达.正义:「故知三事谓三农之事。」(2) 正德、利用、厚生。《书经.大禹谟》唐.孔颖达.正义:「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唐.韩愈〈请上尊号表〉:「由是五谷岁登,百瑞时见,六府三事,惟序惟歌。」(3) 事父、事师、事君。见《国语.晋语一》。(4) 天、地、人之事。《国语.楚语下》:「王曰:『三事者何也?』对曰:『天事武,地事文,民事忠信。』」
拼音:sān píng èr mǎn
平平淡淡、过得去。宋.辛弃疾〈鹧鸪天.莫?春光花下游〉词:「百年雨打风吹却,莫事三平二满休。」也作「二满三平」。
拼音:sān jiǎo há má
拼音:sān hūn wǔ yàn
拼音:sān guān
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
德语 Han-Zeit : Kaiser, Kaiserin und Kaisermutter , Han-Zeit, 3 Ämter: Münze-Münz- und Kupferverwaltung , Himmel-Erde-Wasser, Ohr-Aug-Herz, Mund-Aug-Ohr
拼音:sān mìng ér fǔ
拼音:sān qī sì qiè
形容妻妾众多。《通俗常言疏证.家族.三妻四妾》引《风筝误》剧:「自古道:『娶妻娶德,娶妾娶色。』娶进门来,若果然容貌不济,你做状元的,三妻四妾,任凭再娶。」
拼音:sān qīng jìng
拼音:sān tiáo jiǔ mò
拼音:sān yè
拼音:sān xǐ jiào
拼音:sān yuè
◎ 三月 sānyuè
(1) [march]∶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the third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the third moon]∶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three months]∶三个月
拼音:sān yǐng láng zhōng
宋代词人张先的别号。参见「张先」条。
拼音:sān xīng zài hù
拼音:sān 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