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开头的词语

本页面整理以san开头的词语,首字拼音为san的词语以及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三世佛

拼音:sān shì fó

解释
  • 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千佛出世。过去佛为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
  • -----------------
    国语辞典
    三世佛sān shì fóㄙㄢ ㄕˋ ㄈㄛˊ
    1. 佛教用语:(1)​ 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下》:「普观十方尊,圆念三世佛。」(2)​ 谓过去佛为迦叶诸佛,或特指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三者。

    三损

    拼音:sān sǔn

    解释
    指具有便辟﹑善柔﹑便佞三种习性的人。与这三种人交友,有损无益,故称三损。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邢昺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便,辨也,谓佞而复辨。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损于己也。"

    三宿

    拼音:sān xiǔ

    解释
    1.进爵三次。 2.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赵岐注:"留于昼三日,怪其淹久。"唐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床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

    三章

    拼音:sān zhāng

    解释
    1.三条法律。汉高祖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

    三七分开

    拼音:sān qī fēn kāi

    解释

    • 见“三七开 ”。

    三品

    拼音:sān pǐn

    解释
    1.三种,三类。 2.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
    国语辞典
    三品sān pǐnㄙㄢ ㄆㄧㄣˇ
    1. 三类。(1)​指金、银、铜。《书经.禹贡》:「厥贡惟金三品。」(2)​汉代的三种货币。 即龙币、马币、龟币。见《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

    2. 三种等级:(1)​古代品评书画艺术的三个等级。即神品、妙品、能品(2)​人性的三个等级。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3)​茶的三个等级上、中、下。

    3. 旧时官位第三阶级。

    三俊

    拼音:sān jùn

    解释
    1.古指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书.立政》:"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孔颖达疏:"三俊即是《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一说谓有常伯﹑常任﹑准人之才者。见蔡沈集传。 2.亦作"三俊"。三个并称的俊杰。(1)指汉之张良﹑萧何﹑韩信。《晋书.郑冲传》:"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2)指汉之郦食其﹑田横﹑韩信。《汉书.蒯通伍被等传赞》:"蒯通一说而丧三俊,其得不亨者,幸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亨郦食其,败田横,骄韩信也。"(3)指晋之顾荣﹑陆机﹑陆云。《晋书.顾荣传》:"吴平,﹝顾荣﹞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4)指唐之李绅﹑李德裕﹑元稹。《旧唐书.李绅传》:"岁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情意相善。"(5)指宋之陈希亮﹑陈庸﹑陈谕。《宋史.陈希亮传》:"﹝希亮﹞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 3.(6)指元之曹元用﹑元明善﹑张养浩。《元史.曹元用传》:"﹝元用﹞转中书省右司掾,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7)指明之顾璘﹑陈沂﹑王韦。《明史.文苑传二.顾璘》:"初,璘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

    三摩钵提

    拼音:sān mó bō tí

    解释
  • 梵文的音译。犹三昧。
  • 三等分角问题

    拼音:sān děng fēn jiǎo wèn tí

    解释
    见“尺规作图不能问题”(977页)。

    三鼎甲

    拼音:sān dǐng jiǎ

    解释
  • 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 -----------------
    国语辞典
    三鼎甲sān dǐng jiǎㄙㄢ ㄉㄧㄥˇ ㄐㄧㄚˇ
    1. 科举殿试一甲共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三鼎甲」。《儒林外史.第三○回》:「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

    三绝

    拼音:sān jué

    解释
  • 三国·《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 三国·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有三绝,四海无俦其妙。”见·王嘉《拾遗记•吴》。
  • ·郑虔之诗、书、画。
  • ·顾恺之的才、画、痴。
  • ·张璪常画古松于斋壁,符载为之作赞,卫象为之配诗,亦一时三绝。见·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
  • ·戴逵所作佛像,顾恺之所作维摩画图,义熙年间狮子国所献玉像。
  • 三次断绝。
  • 南朝··谢瞻所作《喜霁》诗,谢灵运写之,谢琨咏之,王弘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 ·韦暠善判、李亘工书,彦伯属辞,时称“河东三绝”。见《新唐书•徐彦伯传》。
  • ·吴道玄韦无忝陈闳三画家合作之《金桥图》。
  • ·宋之问之父令文富文辞、工书、力绝人,世称三绝。见《新唐书•宋之问传》。
  • ·李揆之门第、人物、文学。
  • ·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
  • 南朝·梁元帝孔子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 唐文宗时,诏以李白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
  • ·田僧亮杨契丹郑法士三人在京师光明寺画小塔,图东壁北壁,图西壁南壁,画外边四面,称为三绝。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 -----------------
    国语辞典
    三绝sān juéㄙㄢ ㄐㄩㄝˊ
    1. 三次断绝。比喻勤于诵读。《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宋.苏轼〈夜梦〉诗:「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2. 三种卓越超绝的才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书绝、痴绝。」《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三叉戟

    拼音:sān chā jǐ

    解释

    三叉戟 sānchājǐ

    (1) [trident]

    (2) 古代神话中海神所持的有三尖头的矛枪或节杖

    (3) 以三叉戟代表海军力量的象征或代表至高权力的象征,如不列颠钱币上的图案

    (4) 一种飞机的名称

    三足金鸡

    拼音:sān zú jīn jī

    解释
  • 传说中的神鸡。
  • 三岛

    拼音:sān dǎo

    解释
    1.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2.指日本。

    三顾草庐

    拼音:sān gù cǎo lú

    解释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后诸葛亮后主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 三善

    拼音:sān shàn

    解释
    1.指臣事君,子事父,幼事长的三种道德规范。 2.三样好处。

    三相

    拼音:sān xiāng

    解释
    多相交流电系统的一种。有三相四线星形(y形)和三相三线三角形(△形)两种结线方式。在对称的三相系统中,三根相线上的交流电各电动势的频率和电压都相等,彼此相差120°相位。是发电、输电、供电的基本方式。
    -----------------
    国语辞典
    三相sān xiàngㄙㄢ ㄒㄧㄤˋ
    1. 电学上有三相电路。指电流通过三根导线,每根导线作为其他两根导线的回路。三个电流分量的相位差为三分之一周期或一二○电角度。

    德语 dreiphasig (Adj)​

    法语 triphasé

    三洒

    拼音:sān sǎ

    解释
    古代后妃饲蚕之礼,谓之"三洒"。

    三花

    拼音:sān huā

    解释
    1.三花树的略称。 2.三辫;三片。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4.宋苏轼《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三联单

    拼音:sān lián dān

    解释
    一式三份合印一页的空白单据,骑缝处盖章并编号。填好后,一份存查,两份分交有关方面。今多一页只印一份,填写时再复写两份。
    -----------------
    国语辞典
    三联单sān lián dān ㄙㄢ ㄌㄧㄢˊ ㄉㄢ
    1. 同式三张相联的单据。中有骑缝钤记并编号,征收机关之凭单多用之。一为收据,一为解款凭据,一为存根。

    三刀

    拼音:sān dāo

    解释
    《晋书.王浚传》:"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唐杨炯《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驷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三袁

    拼音:sān yuán

    解释
  • 文学家袁宗道宏道中道兄弟三人的合称。
  • 三凶

    拼音:sān xiōng

    解释
    三个凶顽的人。指帝鸿氏(黄帝)之子驩兜,少皞氏之子共工,颛顼氏之子鲧。见《左传.文公十八年》。

    三世同爨

    拼音:sān shì tóng cuàn

    解释

    • 谓三代人在一起吃饭,和睦共处。
    • 亦作:三世一爨

    三虞

    拼音:sān yú

    解释
    1.三次虞祭。 2.三位掌川泽之官。 3.三条安民的禁令。

    三五月

    拼音:sān wǔ yuè

    解释
  • 指农历十五夜的月亮。多特指中秋月。
  • 三杯和万事

    拼音:sān bēi hé wàn shì

    解释
    谓招饮可以解纷。
    -----------------
    国语辞典
    三杯和万事sān bēi hé wàn shìㄙㄢ ㄅㄟ ㄏㄜˊ ㄨㄢˋ ㄕˋ
    1. 招饮可以化解纷争。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别人来三杯和万事;这客官,一气惹千愁。」

    三姜

    拼音:sān jiāng

    解释
    汉之姜肱与弟仲海﹑季江,以孝友着闻,常共卧起,见《后汉书.姜肱传》。后世因称其兄弟三人为"三姜",并用作兄弟情笃之典。

    三殿

    拼音:sān diàn

    解释
    1.即唐大明宫之麟德殿。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3.宋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三后

    拼音:sān hòu

    解释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谷,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 2.(5)指周公﹑君陈﹑毕公。《书.毕命》:"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毕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6)指伯夷﹑禹﹑后稷。《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植嘉谷。"(7)指夏桀﹑殷辛﹑周幽王。《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及三后,媱妃乱主。"张载注:"三后,夏﹑殷﹑周也。"刘良注:"三后,桀﹑纣﹑幽王。"(8)指汉之宣帝﹑景帝﹑文帝。《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李善注:"三后,谓宣﹑景﹑文也。" 3.指汉代的三个皇后。

    三蕉叶

    拼音:sān jiāo yè

    解释
    犹言三杯。

    三岑

    拼音:sān cén

    解释
    唐岑羲与弟仲翔﹑仲休的合称。三人皆有治绩。

    三寸管

    拼音:sān cùn guǎn

    解释
  • 指毛笔。
  • 三达德

    拼音:sān dá dé

    解释
  • 指智、仁、勇。
  • -----------------
    国语辞典
    三达德sān dá déㄙㄢ ㄉㄚˊ ㄉㄜˊ
    1. 智、仁、勇。语本《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三语

    拼音:sān yǔ

    解释
    1.晋王衍向阮修问老庄与儒教异同,修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以指应对隽语。 2.指宋赵鼎评论邵伯温的三句话。

    三统历

    拼音:sān tǒng lì

    解释
  • 我国史书上第一部记载完整的历法。系西汉刘歆据《太初历》等前人的历法修订而成的、我国史志上第一部记载完备的历法。
  • -----------------
    国语辞典
    三统历sān tǒng lìㄙㄢ ㄊㄨㄥˇ ㄌㄧˋ
    1. 我国古代的一种历法。汉刘歆就太初历所造,因附会三统之说,故称为「三统历」。

    三寸鸡毛

    拼音:sān cùn jī máo

    解释
  • 指毛笔。
  • 三十二天

    拼音:sān shí èr tiān

    解释
  • 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
  • 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 三山客

    拼音:sān shān kè

    解释
  • 指道士。
  • 三术

    拼音:sān shù

    解释
    1.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谷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范宁注:"卑国谓附庸之属。襄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选.班固<答宾戏>》:"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李斯奋时务而要始皇。"李周翰注:"三术,谓帝道﹑王道﹑霸道。"一说,指王道﹑霸道﹑富国强兵之道。 2.《汉书.叙传上》:"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颜师古注:"应劭曰:'王﹑霸﹑富国强兵为三术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国强兵,三也。"(5)谓行仁义之三道。《列子.说符》:"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6)进忠言之三术。汉荀悦《申鉴.杂言上》:"进忠言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3.三种特长。

    三障

    拼音:sān zhàng

    解释
    佛教语。指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此为求解脱的三大障碍。
    -----------------
    国语辞典
    三障sān zhàngㄙㄢ ㄓㄤˋ
    1. 佛教用语。指造成修行者不能脱离生死轮回的三种障碍,即业障、烦恼障、报障。业障指因贪恋世间而做的种种恶行,因没有出离世间的心,所以在未来将成为解脱的障碍;烦恼障指烦恼无能排遣成为障碍;报障指由于极坏的果报,如生在地狱,而不能修行。《成实论.卷八》:「经说:『三障──业障、烦恼障、报障』何者是耶?」

    三棱镜

    拼音:sān léng jìng

    解释

    三棱镜 sānléngjìng

    [(triangular) prism] 有三个棱的棱镜

    -----------------
    国语辞典
    三棱镜sān léng jìng ㄙㄢ ㄌㄥˊ ㄐㄧㄥˋ
    1. 用玻璃或透光材料制成,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能使光线折射,或使复合光分解光谱。常用来观测天体现象。也称为「棱镜」。

    三百青铜钱

    拼音:sān bǎi qīng tóng qián

    解释
  • 指酒钱。
  • 三藩

    拼音:sān fān

    解释
    1.指汉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阳顷王昞﹑济阴悼王长。 2.指南朝齐之会稽﹑南徐州和南兖州。 3.清称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为三藩。参阅清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 4.清初封明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耿继茂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镇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并称三藩。《清史稿.吴三桂传》:"是时可喜镇广东,继茂子精忠镇福建,与三桂并称'三藩',而三桂骄恣尤甚。"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平定。史称"三藩之乱"。
    -----------------
    国语辞典
    三藩sān fánㄙㄢ ㄈㄢˊ
    1. 清初明之降将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皆封为藩王,号称为「三藩」。

    2. 清人称明福、唐、桂三王为「三藩」。

    三三节

    拼音:sān sān jié

    解释
  • 即上巳节。古人于农历三月三日有修禊之俗,故称。
  • 三年丧

    拼音:sān nián sàng

    解释
    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三行

    拼音:sān xíng

    解释
    1.祝酒三次。 2.三种德行。
    -----------------
    国语辞典
    三行sān xìngㄙㄢ ㄒㄧㄥˋ
    1. 孝行、友行、顺行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三行sān hángㄙㄢ ㄏㄤˊ
    1. 晋本有上、中、下三军,后增设中行、右行、左行三支步兵,称为「三行」,为的是避天子用六军之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文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晋.杜预.注:「晋置上、中、下三军,今复增置三行,以辟天子六军之名。」

    2. 三排、三列。唐.柳宗元〈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诗:「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三查三整

    拼音:sān zhā sān zhěng

    解释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结合土地改革所进行的整党整军的一个重要运动。"三查",在地方上是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在部队中是指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是指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三科九旨

    拼音:sān kē jiǔ zhǐ

    解释
  • 代《公羊》学家谓《春秋》书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种旨意。有何休宋衷二说。
  • 三合会

    拼音:sān hé huì

    解释
  • 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后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
  • -----------------
    国语辞典
    三合会sān hé huìㄙㄢ ㄏㄜˊ ㄏㄨㄟˋ
    1. 清代秘密会党之一。崇奉道教、佛教,初称为「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盛行于东南各省,支派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