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chán
拼音:sān rì xiāng
拼音:sān xìn
拼音:sān jí
拼音:sān guǎn
唐时昭文馆、集贤院、史馆。负责修史、藏书、校雠等事项。宋.费衮《梁谿漫志.卷二.三馆馆职》:「唐三馆者,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是也。」
用来教育士子的三机构。唐代以宏文、崇文、国子为三馆;宋代以广文、太学、律学为三馆。
汉代公孙弘为招致人才而开的三个馆。即钦贤、翘材、接士。
拼音:sān fēng
拼音:sān duàn bēi
拼音:sān dài zhí jīn
拼音:sān dú zuò
解释
拼音:sān bù zhī
◎ 三不知 sānbùzhī
(1) [to know neither the beginning, the middle, nor the end of a matter]∶指对开头、中间到结尾一无所知
(2) [complete ignorance]∶指什么都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
(3) [in a hurry]∶匆促间
(4) [suddenly]∶突然
三不知逢着贵客,我两只手忙加额
对事情的起始、过程与结尾完全不知情。《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红楼梦.第六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如:「一问三不知」。
意想不到、突如其来。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三不知逢贵客,……我两只手忙加额。」《金瓶梅.第一三回》:「他浑家李瓶儿,……立在二门里台基上,…… 那西门庆三不知,正进门,两个撞了个满怀。」
英语 to know nothing about the beginning, the middle or the end, to know nothing at all
拼音:sān qiū
拼音:sān chǐ jiàn
剑。古剑长三尺,故称剑为「三尺剑」。唐.杜甫〈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宋.张元干〈贺新郎.曳杖危楼去〉词:「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拼音:sān zhǎn
拼音:sān xú
拼音:sān shì
拼音:sān kè
拼音:sān chā lù
几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交叉的地方。宋.陆游〈舍北行饭书触目〉诗二首之二:「意行舍北三叉路,闲看桥西一片秋。」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这里是个三叉路,不知那条路往黄州去。」也作「三叉口」、「三岔路口」。
拼音:sān bǎi wǔ piān
拼音:sān guān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空、假、中三种禅观的合称。当修行者一再思惟、观察一切现象都是由心虚构的,进而便处在很专注的状况,在此之时,不见佛果可求,也不见众生可度,是为空观。在空观的基础上观察一切现象,也能见、闻、觉知、能作种种分别,但在经验上则如幻、如化,这是假观,将空观和假观对立经验统一是中观。隋.智?〈观心论〉:「非踪非疏非五分,三谛三观在其中。」
拼音:sān gāi
拼音:sān gāi
拼音:sān cùn yān
拼音:sān duì miàn xiān shēng
拼音:sān mèng
拼音:sān liè sù
拼音:sān qí
拼音:sān sī tái
胸膛、心窝。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关胜哥大杆刀劈碎天灵盖,徐宁哥点钢鎗搠透三思台。」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他他他,则待搯破我三思台。」
拼音:sān xìn sān yù
三次用香料涂身,三次沐浴,以表待人极有礼貌、诚意与尊重。《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也作「三衅三沐」。
拼音:sān xíng
拼音:sān zhēn jīng
拼音:sān chā kǒu
几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交叉的地方。宋.苏轼〈纵笔〉诗三首之二:「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也作「三叉路」、「三岔路口」。
拼音:sān nián ài
语本《孟子.离娄上》:「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比喻事须预先储备。宋.苏轼〈端帖子词.太皇太后阁〉诗六首之四:「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湘九辩文。」
拼音:sān niè
拼音:sān kù
拼音:sān jiǎo tóng
拼音:sān hù yáo
拼音:sān jiā diàn
解释
拼音:sān xī
拼音:sān xí
拼音:sān shù
拼音:sān zōng
拼音:sān chén
拼音:sān yuán kè
拼音:sān shì yī cuàn
解释
拼音:sān bìng sì tòng
多病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又怕他三病四痛,日夜焦劳。」
拼音:sān jū
拼音:sān lǐ
拼音:sān míng
日、月、星。晋.崔豹《古今注.卷下.问答释义》:「三王,三明也;五霸,五岳也。」
佛教谓佛和阿罗汉所拥有的三种神通:(1)悉知一切众生过去世的种种,称为「宿命明」。(2)悉知一切众生在未来世的生死状况,称为「天眼明」。(3)悟道、断除一切烦恼所得的智慧,由此达到解脱,称为「漏尽明」。《大智度论.卷二》:「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也作「三达」。
英语 Sanming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Fujian
德语 Sanming (Eig, Geo)
拼音:sān mǔ
拼音:sān qīng t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