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àng chē
拼音:sàng jì
葬亡者后的祭祀。《礼记.檀弓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从来丧祭称家之有无,她自己既不能尽心,要你多费,她必不安。」
丧礼和祭祀。《书经.武成》:「重民五教,惟食丧祭。」
拼音:sàng fān
拼音:sàng wǎng
拼音:sàng qǔ
拼音:sàng shà
民间迷信人死后变为「煞」,故称为「丧煞」。至期,回丧家,称「回煞」或「归煞」。《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看这个模样,必是触犯了神道的,被丧煞打了。」
拼音:sàng fēn
拼音:sàng huò
拼音:sàng gǒu
拼音:sàng bài
衰灭败亡。《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三国演义.第三二回》:「袁氏连年丧败,兵革疲于外,谋臣诛于内。」
拼音:sàng qì
拼音:sàng jiǎn
拼音:sàng jù
丧事所需的棺椁、衣物等物品。《礼记.檀弓上》:「丧具君子耻具,一日二日而可为也者,君子弗为也。」
拼音:sàng líng
拼音:sàng pò
拼音:sàng pú
拼音:sàng ǒu
◎ 丧偶 sàng ǒu
[bereft of one's spouse;lose one's wife] 配偶死去
死了配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姪儿王文用青年丧偶,管理多年,才干精敏。」《红楼梦.第四回》:「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
拼音:sàng bāng
◎ 丧梆 sàngbāng
(1) 〈方〉
(2) [stiff]∶[说话或性格等]不温和,脾气倔强
(3) [offend]∶用话冒犯
别拿这些话丧梆人
拼音:sàng jiā
有丧事的人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如:「死者已矣,劝劝丧家别哀恸过度了。」
拼音:sàng shí
拼音:sàng tíng
拼音:sàng zǎi
拼音:sàng qū
拼音:sàng zī
拼音:sàng jīng
拼音:sàng jū
丧家所住的地方。为讣文中的用词。
拼音:sàng méi
拼音:sàng bìng
拼音:sàng yīn
拼音:sàng yǔn
拼音:sāng bàng
◎ 丧棒 sāngbàng
[mourning stick] 指出葬时孝子拄的棒子
拼音:sàng guó
拼音:sàng fù
拼音:sāng zǐ
◎ 桑梓 sāngzǐ
[one’s native place]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桑树和梓树。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以养蚕,种梓树以制作器具。语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后借指故乡家园。《文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也作「梓里」。近故里,故乡,家乡,家园,乡里,梓里,梓乡
英语 (literary) native place, homeland
法语 pays natal
拼音:sāng yú
◎ 桑榆 sāngyú
(1) [sunset]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2) [old age]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 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拼音:sāng tián
栽植桑树的田地。《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肇庆去巡阅,他便说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
比喻世事变迁。明.杨珽《龙膏记.第三○出》:「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婵娟,休恋著舞镜飞鸾。」
地名。春秋时虢国属地,约于今河南省阌乡县东北。
拼音:sāng má
桑与麻。为农家养蚕、纺织所需,后借为农事之代称。《文选.江淹.杂体诗.陶征君》:「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拼音:sāng shèn
◎ 桑椹 sāngshèn
[mulberry fruit] 桑树的果穗,通常暗紫色,浆果状,味甜,可食
拼音:sāng zhè
桑木与柘木。《文选.谢朓.郡内登望》:「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拼音:sāng tián cāng hǎi
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 桑间濮上 sāngjiān-púshàng
[a place of a lover's rendezvous in mulberry field;place of illicit love-making]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后来用“桑间濮上”指淫靡风气盛行的地方,也指男女幽会之处
桑间、濮上,古代卫地名,为当时青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语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后指淫风流行的地方。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濮上之音尔。」也作「濮上桑间」。
拼音:sāng lín
拼音:sāng jī yú táng
拼音:sāng yīn bù xǐ
拼音:sāng tián bì hǎi
拼音:sāng mén
佛教用语。为沙门的旧译。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禁欲,或因宗教的缘故过乞食生活的人。在中国则专指佛教的出家人。《文选.张衡.西京赋》:「展季桑门,谁能不营。」也作「沙门」。
拼音:sāng luò jiǔ
一种美酒。取其于初冬桑落之时所酿造。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
拼音:sāng jiān
拼音:sāng hú péng shǐ
古于男儿出生时,以桑木制弓,蓬草作矢,射向天地四方,义取男儿长成亦必如蓬矢般雄飞四方。语出《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后指男子经营天下四方的远大志向。晋.陆云〈答车茂安书〉:「桑弧蓬矢,丈夫之志,经营四方,古人所叹。」《金瓶梅.第四七回》:「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桑弧逢矢,不能遨游天下,观国之光,徒老死牖下无益矣。」也作「桑蓬之志」。
拼音:sāng zǐ l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