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ū jí
◎ 书籍 shūjí
[books] 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总称
军事书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书本册籍的总称。《红楼梦.第一六回》:「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著打扫卧室,安插器具。」《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彼时有了翻译,我就问他们应得翻些甚么书籍。」近竹帛,竹素,书本
拼音:shū xiāng
◎ 书香 shūxiāng
[literary family] 指有读书先辈的人家
书香人家
世代书香
读书的风气与传统。多指家世、门风而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后来生三子,接了书香。小娟直与院判齐眉而终。」《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早养出一个儿子来叫他读书,接进士的书香。」
拼音:shū xiāng mén dì
◎ 书香门第 shūxiāng-méndì
[literary family] 世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
世代读书的人家。《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如今眼看著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拼音:shū jì
◎ 书记 shūjì
(1) [secretary]
(2) 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3) 党、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4) [books]∶指书籍
涉猎书记
(5) [letter]∶书信
数通书记相报谢
(6) [tabellion]∶ 在罗马帝国时期具有一些公证人权力的公证人
书籍。《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函札、奏记。《新唐书.卷一二二.韦安石传》:「常以五采牋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
古代称掌管书牍记录的人。今通称在机关团体中担任文书抄写诸事的人。
共产党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拼音:shū hàn
笔为羽翰所制,因此称笔所书者为「书翰」。《陈书.卷七.皇后传.后主沈皇后传》:「涉猎经史,工书翰。」
书信。《南史.卷二五.垣护之传》:「辟为主簿,兼掌书翰。」南朝宋.鲍照〈拟青青陵上柏〉诗:「书翰幸闲暇,我酌子萦弦。」近信札,尺牍,尺素,书信
拼音:shū diǎn
◎ 书典 shūdiǎn
[classics] 典籍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拼音:shū tōng èr yǒu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太平御览.卷四九.地部.小酉山引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学习,因留之。」后以书通二酉指人学识丰富精湛。《喻世明言.卷四.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取名陈宗阮,请个先生教他读书。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拼音:shū tóng
◎ 书童 shūtóng
[boy attendant at school] 旧时侍候主人及其子弟读书的未成年的仆人
拼音:shū kōng
以手指在空中画字。唐.李公佐《谢小娥传》:「余遂请齐公书于纸,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聊斋志异.卷四.狐谐》:「使臣书空而奏曰:『右边是一大瓜,左边是一小犬。』」
雁在空中成列飞翔,行列如字,称为「书空」。宋.赵师侠〈菩萨鬘.西风又老潇湘树〉词:「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
拼音:shū qiè
书箱。汉.应邵《风俗通义.卷九.怪神》:「傅子方送我五百钱,在北墉中,皆亡取之。又买李幼一头牛,本券在书箧中。」《三国志.卷二七.魏书.胡质传》:「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近书箱
拼音:shū qì
◎ 书契 shūqì
(1) [characters]∶指文字
始画八卦,造书契。——《书序》
(2) [evidence]∶指契约等书面凭证
掌稽市之书契。——《地官》
文字。《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资治通鉴.卷一一一.晋纪三十三.安帝隆安三年》:「珪曰:『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
作为凭据之用的文字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六曰听取予以书契。」汉.郑玄.注:「书契,符书也。」
拼音:shū shēng
◎ 书生 shūshēng
(1) [intellectual;pedent;scholar]∶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copier]∶指抄写的人
读书人。《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费长房传》:「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巾被裘,无鞍骑马,下而叩头。」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合下书生也,诗书礼乐是习,仁义是修,法度是束。」反武夫,武士
不通世务的迂儒。《宋书.卷七七.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拼音:shū mù
◎ 书目 shūmù
[book list] 图书目录
新书书目
图书目录。《南史.卷五六.张弘策传》:「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书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可言优仕矣。』」唐.姚合〈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诗:「海图装玉轴,书目记牙签。」如:「这是本月分全国新书书目。」
拼音:shū fèi
◎ 书肺 shūfèi
[book lung] 许多蛛形类所具有的囊状呼吸器官,由许多排列成书页状的褶皱的薄膜组成,通过它实现气体交换
拼音:shū qiān
◎ 书签 shūqiān
(1) [bookmark]∶为标志阅读到什么地方而夹在书里的小片儿
用枫叶做的书签
(2) [a title label pasted on the cover of a Chinese-style thread-bound book]∶书皮上标有书名的纸或绢的条儿
夹在书里,作为阅读进度标识的卡片。
拼音:shū kān
◎ 书刊 shūkān
[books and periodicals] 书籍和刊物
书刊目录
书籍与刊物。
拼音:shū jiǎn
◎ 书简 shūjiǎn
[letters;correspondence] 书信
旅欧书简
书信。《三国志.卷六三.吴书.赵达传》:「又有书简上作千万数,著空仓中封之,令达算之。」《宋史.卷三一○.王曾传》:「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也作「书柬」。近书函,书柬,书信
拼音:shū bì
拼音:shū shēng lǎng lǎng
形容读书的声音清脆响亮。《镜花缘.第二三回》:「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也作「书声琅琅」。
拼音:shū zuǒ
拼音:shū zhāi
◎ 书斋 shūzhāi
[study] 书房
编辑的书斋
书房。唐.王勃〈赠李十四〉诗四首之四:「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说刘元普一日正在书斋闲玩古典,只见门上人报道:『外有母子二人,口称西粤人氏,是老爷至亲亲戚,有书拜谒。』」
拼音:shū juàn
◎ 书卷 shūjuàn
[volume] 书籍,因古时书籍多为卷轴形,所以叫书卷
书卷不离手
书籍。《南史.卷一八.臧焘传》:「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手。」北周.庾信〈自古圣帝名贤画赞.高凤好书不知流麦〉:「麦流虽远,书卷犹开。」
拼音:shū kōng duō duō
晋人殷浩被黜放,终日以手指向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卷七七.殷浩传》。后比喻失意、激愤的状态。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反得意洋洋
拼音:shū kǒu
◎ 书口 shūkǒu
[outer margin of a book page] 书籍上跟书脊相对的一边,线装书在这地方标注书名、卷数、页数等
书页的外缘,上标书名页数等。相对于书脑而言。
拼音:shū tián
拼音:shū xiāng shì jiā
拼音:shū huà
◎ 书画 shūhuà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作为艺术品的书法和绘画
书画展览会
书法与绘画等艺术作品。《新唐书.卷八一.三宗诸子传.惠文太子范传》:「又聚书画,皆世所珍者。」唐.杜甫〈观薛少保书画壁〉诗:「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近字画
写字和画图。
拼音:shū bāo
◎ 书包 shūbāo
[schoolbag] 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学生用来携带课本、文具用品
学生装书用的背包。如:「开学了,背著书包上学去。」
拼音:shū hào
◎ 书号 shūhào
(1) [book number]
(2) 把某本书同其他有相同分类号的图书区分开来的字母和数字
编书号
(3) 合法出版书籍的统一编号
拼音:shū dú
◎ 书牍 shūdú
[letter] 书信
书牍盈案
信札。《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书牍盈案,宾客满门。」近书函,书柬,书信
拼音:shū qǐ
◎ 书启 shūqǐ
[letter] 信件
下吏以私自达于其属长,而有所候问请谢者,则曰笺记书启。——欧阳修《与陈员外书》
旧时官署中掌管书牍的人。《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接办大关的札子,已经发了下来,大约半个月内,我就要到差,我想屈你做一个书启。」
书信。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三.翠翠传》:「书启堆案,无人裁答。」
拼音:shū pàn
拼音:shū yì
拼音:shū àn
◎ 书案 shū àn
[writing desk;long desk] 长形写桌
红木书案
官署治理公事用的桌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张千做么喝科云)在衙人马平安,抬书案!」也称为「公案」。
泛指长形书桌。唐.白居易〈偶眠〉诗:「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中间挂著一轴倪云林的画,书案上摆著一大块不曾琢过的璞。」
公文案卷。《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扺破书案。」唐.刘禹锡〈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十四韵兼命同作〉诗:「酒缾常不罄,书案任成堆。」
文书的草案。
拼音:shū cí
解释
拼音:shū yún
拼音:shū miàn
◎ 书面 shūmiàn
[written;in written form] 用文字表达的方式
书面报告
书面通知
书面材料
用文字表达。如:「书面意见」、「书面记录」。反口头
书的封面。如:「这本书的书面设计相当别出心裁。」
拼音:shū huà fǎng
解释
拼音:shū bù shì shǒu
拼音:shū yī
套在书籍外面的套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或塑胶等制成。也称为「书套」、「书帙」。
拼音:shū zhèng
◎ 书证 shūzhèng
[documented evidence] 能够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件或文字材料,也指词典中可以印证释义的语言材料
拼音:shū quē yǒu jiàn
拼音:shū shēn
语本《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宋.邢昺.疏:「绅,大带也。子张以孔子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把重要的话或事,写在衣服的大带上以示不忘。《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写怀良未远,感赠以书绅。」
拼音:shū zhá
◎ 书札 shūzhá
[letter] 书信
见有书札托我回复
书信。唐.李白〈苏武〉诗:「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近书函,书柬,书信
拼音:shū fāng
旧时刻印并出售书籍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那里有极大的书坊,还可逗著他们刻这三部书。」也称为「书铺」、「书店」。
拼音:shū dài cǎo
拼音:shū lín
◎ 书林 shūlín
[library] 藏书多的地方
览书林,阅篇籍
藏书丰富的地方。《东观汉记.卷二.穆宗孝和皇帝纪》:「亲幸东观,览书林,阅篇籍。」
众多的文人学士。《文选.扬雄.长杨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圣风云靡,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书店。
拼音:shū lì
拼音:shū shú běn
拼音:shū shǐ
书籍。《新唐书.卷九三.李靖传》:「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醒世恒言.卷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奇对刘方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史?』」
书名。宋米芾撰,一卷。为评论前人墨迹的专书。始自两汉,迄于五代,皆以目睹为断,凡印章、跋尾、纸绢、装褙等,均记载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