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ū shēng qì
◎ 书生气 shūshēngqì
(1) [bookishness]
(2) 指只顾读书、脱离实际、看问题单纯、幼稚的习气
搞经济工作太书生气不行
(3) 书卷气
书卷气。如:「多年不见,张大哥仍然如往昔般,散发著温柔敦厚的书生气。」
大陆地区指知识分子只顾读书,不关心现实、政治的习气。
拼音:shū yuàn
◎ 书院 shūyuàn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顾宪成重修 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 程朱学说的。——《事事关心》
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请先生在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三国演义.第二○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拼音:shū diàn
◎ 书店 shūdiàn
[bookshop] 经销书籍、杂志等的商店
新华书店
出售书籍的商店。《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那日打从街上走过,见一个新书店里贴著一张整红纸的报帖。」《老残游记.第七回》:「次日早饭后便往街上寻觅书店。寻了许久,始觅著一家小小书店。」也称为「书铺」、「书坊」。
拼音:shū bàn
衙署中掌管文书或簿记的官吏。《儒林外史.第四回》:「外面有个书办要回话,弟去一去就来。」也称为「书吏」、「书差」、「书役」。
拼音:shū gēn
拼音:shū jīn
拼音:shū jīng
书名。相传由孔子所授,记三代以上的典谟训诰。原本百篇,亡于秦火,其后有今文、古文二种。今文尚书系汉初伏生口授于鼌错,凡二十九篇;古文尚书系汉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在壁中所得的竹简尚书,科斗文,共四十六卷。汉孔安国曾献古文尚书于武帝,而未得立于学官,后遂亡失;至东晋时,梅赜所献之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宋以来即疑其伪,然自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即用梅本,至今仍为一般所诵习。也称为「尚书」。
拼音:shū kù
◎ 书库 shūkù
[stack room] 图书馆藏书的房间
藏书的库房。唐.白居易〈池上篇.序〉:「虽有子弟,无书不能训也,乃作池北书库。」《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又分三馆书万余卷,别为书库,目曰秘阁。」
比喻博学的人。《北史.卷八六.循吏传.公孙景茂传》:「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拼音:shū pà běn
明代官吏所刻印的书本。此种版本的书,校勘不精,妄加删改,不为藏书家所重。
拼音:shū pǔ
拼音:shū shī
拼音:shū yú
拼音:shū jí
拼音:shū chāo
解释
拼音:shū chú
◎ 书厨,书橱 shūchú,shūchú
(1) [bookcase]
(2) 书柜
(3) 比喻博学的人,也比喻读书多而不会运用的人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宋史·吴时传》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藏书的柜子。
比喻学识渊博,博学强记的人。《宋史.卷三四七.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讥讽读书多却不能灵活运用的人。《南齐书.卷三九.陆澄传》:「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拼音:shū bù
拼音:shū dú wǔ chē
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以书读五车称赞人读书多,知识丰富。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一八出》:「我好痴,教孩儿学甚文章。比似我书读五车,那曾上金马玉堂。」
拼音:shū jià
陈放、存放书籍的架子。《红楼梦.第五一回》:「正说时,人回大夫来了。宝玉便走过来,避在书架后面。」也称为「书槅子」。
拼音:shū hán
◎ 书函 shūhán
(1) [letter]∶书信
书函往来
(2) [slipcover]∶书套
书信的封套,引申为书信。《续汉书志.第七.祭祀志上》:「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近书牍,书柬,书简,书信,书札
拼音:shū kè
带著书籍文具到学堂里去兜售的小贩。《儒林外史.第一回》:「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
读书人。唐.张籍〈和左思元郎中秋居〉诗一○首之五:「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
拼音:shū zhì
解释
国语辞典
套在书籍外面的套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或塑胶等制成。也称为「书套」、「书衣」。
书籍。唐.张谓〈同王征君湘中有怀〉诗:「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拼音:shū xìn tǐ
◎ 书信体 shūxìntǐ
[epistolary style] 以书信形式写的作品
拼音:shū wéi
书斋的帷幕。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宋.刘永〈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词:「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拼音:shū tóng
解释
国语辞典
旧时在富人家中侍候主人或其弟子读书,兼做杂役的未成年僮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高公便叫书僮去书房里取出芙蓉屏来。」
拼音:shū qiàn
拼音:shū tiē
拼音:shū wèi
拼音:shū huà chuán
拼音:shū jiǎn tú zhāng
拼音:shū gé zǐ
拼音:shū cè
◎ 书册 shūcè
[book] 装订成册的书;书籍
埋头书册
装订成册的书本。宋.苏轼〈赠仲勉子文〉诗:「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
拼音:shū bù jìn yì
拼音:shū bǎn
拼音:shū fú
拼音:shū jiǎ
拼音:shū xù
解释
拼音:shū suǐ
拼音:shū shù
拼音:shū qì
拼音:shū shēng zhī jiàn
◎ 书生之见 shūshēngzhījiàn
[impractical view of a bookish person] 书生:这里指不谙世情的书呆子。谓不切合实际的迂阔的见解
读书人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见解。《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拼音:shū shèng
书法精妙,造诣极高的大书法家。《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齐游击将军徐希秀亦号能书,常谓志为『书圣』。」
拼音:shū tǐ
字体的笔画间架。《晋书.卷三六.卫瓘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也作「字体」。
文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
拼音:shū yí
以买书为名送给老师的礼金。旧时送礼须写礼帖和封签,作为送礼的名目。后即以书仪作为餽赠财物的雅称。《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便吩咐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差人送三两书仪,就致看花之意。」
拼音:shū xù
拼音:shū xiāng mén hù
拼音:shū wèn
拼音:shū xí
拼音:shū yuàn běn
拼音:shū zhì
拼音:shū l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