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的词语

本页面整理含有三的词语大全,以及附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三端

拼音:sān duān

解释
1.指文士之笔锋,武士之剑锋,辩士之舌锋。 2.犹三始。指正月初一。
-----------------
国语辞典
三端sān duānㄙㄢ ㄉㄨㄢ
  1. 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合称为「三端」。《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南朝梁.简文帝〈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

三岛十洲

拼音:sān dǎo shí zhōu

解释
  • 泛指仙境。
  • 三经

    拼音:sān jīng

    解释
    1.谓天时﹑地利﹑人和。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三亳

    拼音:sān bó

    解释
    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书.立政》:"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一说指景亳﹑东亳﹑西亳。清魏源《书古微.汤誓序发微》:"盖徙都偃师之景亳,而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各设尹以治之。"后多从皇甫谧之说。

    三达尊

    拼音:sān dá zūn

    解释
  • 谓天下共同尊重的三个方面:爵位、高龄、德行。
  • 三大差别

    拼音:sān dà chā bié

    解释

    三大差别 sān dà chābié

    [the three major distinctions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physical and mental labour)] 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拼音: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解释

    • 谓局面已无可挽回,别无良策,只能一走了事。
    • 亦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国语辞典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sān shí liù cè zǒu shì shàng jìㄙㄢ ㄕˊ ㄌㄧㄡˋ ㄘㄜˋ ㄗㄡˇ ㄕˋ ㄕㄤˋ ㄐㄧˋ
    • 事态已经难以挽回,别无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南齐书.卷二六.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三空

    拼音:sān kōng

    解释
    指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拼音: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

    解释
  • 比喻时作时停,没有恒心。
  • -----------------
    国语辞典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sān rì dǎ yú liǎng rì shài wǎngㄙㄢ ㄖˋ ㄉㄚˇ ㄩˊ ㄌㄧㄤˇ ㄖˋ ㄕㄞˋ ㄨㄤˇ
    1. (谚语)​比喻行事没有恒心,时停时续,不能坚持。《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也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云

    拼音:sān yún

    解释
    1.汉宫殿名,在甘泉宫中。

    三洲曲

    拼音:sān zhōu qǔ

    解释
  • 即《三洲歌》。
  • 三从

    拼音:sān cóng

    解释
    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
    国语辞典
    三从sān cóngㄙㄢ ㄘㄨㄥˊ
    1. 旧礼教中妇女应遵守的从父、从夫、从子三个规范。《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三崔

    拼音:sān cuī

    解释
    汉崔骃及子瑗﹑孙寔,皆有文名,合称"三崔"。

    三寸银钩

    拼音:sān cùn yín gōu

    解释
  • 犹三寸金莲。
  • 三才箭

    拼音:sān cái jiàn

    解释
  • 将三枝箭准确地分别射在靶心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称为“三才箭”。
  • 三曹

    拼音:sān cáo

    解释
    指汉魏时期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曹操位居丞相,封魏王,其子曹丕后称帝。父子三人均以诗文著称。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

    三白酒

    拼音:sān bái jiǔ

    解释
  • 酒的一种。
  • 三良臣

    拼音:sān liáng chén

    解释
  • ·盖宽饶韩延寿杨恽三人为官刚正清廉,故称。
  • 三韩

    拼音:sān hán

    解释
  • 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
  • -----------------
    国语辞典
    三韩sān hánㄙㄢ ㄏㄢˊ
    1. 汉时朝鲜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的合称。马韩在西,辰韩在东,弁韩在辰韩之南,后皆为新罗、百济所并。

    三圣

    拼音:sān shèng

    解释
    1.三个圣人。指尧﹑舜﹑禹。 2.三个圣人。指夏禹﹑周公﹑孔子。 3.三个圣人。指伏羲﹑文王﹑孔子。 4.三个圣人。指文王﹑武王﹑周公。
    -----------------
    国语辞典
    三圣sān shèngㄙㄢ ㄕㄥˋ
    1. 三位圣人:(1)​ 伏羲、文王、孔子。《汉书.卷三○.艺文志》:「人更三圣。」颜师古注引韦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 尧、舜、禹。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3)​ 文王、武王、周公。《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序》:「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唐.颜师古.注:「三圣谓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 夏禹、周公、孔子。《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汉.赵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诐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

    三热爱

    拼音:sān rè ài

    解释
    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三仁

    拼音:sān rén

    解释
    三位仁人。指殷末之微子﹑箕子﹑比干。

    三酿五齐

    拼音:sān niàng wǔ qí

    解释
    泛指醇酒。

    三炮

    拼音:sān pào

    解释
    指夜半的报时炮声。清末晩上报时以放炮为主,打更为辅。天初黑放头炮,八九点钟放二炮,十一二点放三炮,天将亮时放天明炮。

    三真

    拼音:sān zhēn

    解释
    1.三真经。 2.指宋朝的富弼﹑韩琦﹑欧阳修﹑张康节。真,谓名副其实。

    三月雪

    拼音:sān yuè xuě

    解释
    1.春雪。喻春江的浪涛。 2.花名。

    三兽渡河

    拼音:sān shòu dù hé

    解释
  •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
  • 三涂

    拼音:sān tú

    解释
    同"三途"。
    -----------------
    国语辞典
    三涂sān túㄙㄢ ㄊㄨˊ
    1. 地名。古代指太行、轘辕、崤渑,皆在今河南省境内,为险要之地。《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

    2. 印度宇宙观中将众生存在的世界分成五或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而将畜生、饿鬼、地狱三种处境悲惨的状况,称为「三涂」。三涂是借用中国儒家经典《左传》「三涂」一词,表示危险之处,以之翻译梵语apāyagati。《贤劫经.卷六》:「消世无益法,灭化三涂厄。」《西游记.第一二回》:「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也称为「三恶道」。

    三途

    拼音:sān tú

    解释
    1.亦作"三涂"。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 2.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

    三握发

    拼音:sān wò fà

    解释
    《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三握发"喻礼贤下士,悉心招揽人才。

    三影

    拼音:sān yǐng

    解释
    宋张先的别号。

    三欲

    拼音:sān yù

    解释
    1.人君的三种欲望。谓欲强,欲安,欲荣。 2.人君的三种欲望。谓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三壶

    拼音:sān hú

    解释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方丈﹑蓬莱﹑瀛洲的合称。

    三六九比势

    拼音:sān liù jiǔ bǐ shì

    解释
  • 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 三略

    拼音:sān lüè

    解释
  • 古兵书名。相传为黄石公作,全书分上略、中略、下略。
  • -----------------
    国语辞典
    三略sān lüèㄙㄢ ㄌㄩㄝˋ
    1. 书名。相传为黄石公所撰,圯上老人授以张良之兵书,今本凡三卷,乃后人依托。

    英语 see 黃石公三略|黄石公三略[Huang2 Shi2 gong1 San1 lu:e4]

    三荆

    拼音:sān jīng

    解释
    1.一株三枝的荆树。 2.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3.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县),谓之三荆。参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胡三省注。
    -----------------
    国语辞典
    三荆sān jīngㄙㄢ ㄐㄧㄥ
    1. 地名。后魏时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省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沘阳(今河南省沘阳县)​,合称为「三荆」。

    2. 一棵有三分枝的荆树。比喻同胞手足。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三牢

    拼音:sān láo

    解释
    古代祭祀时,用三鼎盛牛﹑羊﹑豕三牲称三牢。

    三转四回头

    拼音:sān zhuǎn sì huí tóu

    解释
    一再回头。

    三尊

    拼音:sān zūn

    解释
    1.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2.三种最受尊敬的人。佛家语。指佛﹑法﹑僧。 3.三种最受尊敬的人。道教语。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三旨相公

    拼音:sān zhǐ xiàng gōng

    解释
    宋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不建一策,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皇帝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故以此称讽之。见《宋史.王珪传》。

    三青蔓

    拼音:sān qīng màn

    解释
    枸杞的别名。

    三品秀才

    拼音:sān pǐn xiù cái

    解释
  • ·章玟的外号。
  • 三素云

    拼音:sān sù yún

    解释
  • 道教谓人身中元气有紫、白、黄三色:脾为黄素,肺为白素,肝为紫素,合称“三素云”。
  • 指各色云烟。
  • 三条

    拼音:sān tiáo

    解释

    • 见“三条路 ”。
    • 北条山中条山南条山

    三庭

    拼音:sān tíng

    解释
    道教语。人体的三个部位,上黄庭宫﹑中黄庭宫和下黄庭宫的合称。

    三违

    拼音:sān wéi

    解释
    1.谓因道不行而三次去官。 2.谓三度未见。

    三战三北

    拼音:sān zhān sān běi

    国语辞典
    三战三北sān zhàn sān bòㄙㄢ ㄓㄢˋ ㄙㄢ ㄅㄛˋ
    1. 三次作战,战败三次。形容屡次战败。《国语.吴语》:「三战三北,乃至于吴。」所向无敌

    三等九格

    拼音:sān děng jiǔ gé

    解释
  • 犹三六九等。
  • -----------------
    国语辞典
    三等九格sān děng jiǔ géㄙㄢ ㄉㄥˇ ㄐㄧㄡˇ ㄍㄜˊ
    1. 旧时指人的等级。引申作分高下、不平等。《金瓶梅.第六二回》:「李大姐倒也罢了,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

    三大纪律

    拼音:sān dà jì lǜ

    解释
  • 从红军时代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内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终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 三白脆

    拼音:sān bái cuì

    解释
    西瓜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