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的词语

本页面整理含有三的词语大全,以及附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游戏三昧

拼音:yóu xì sān mèi

解释
1.佛教语。意为自在无碍,不失定意。后指达到超脱自在的境界。 2.谓深通某事而以游戏出之。 3.指游戏之奥妙﹑诀要。 4.指深谙游戏之奥妙﹑诀要。
-----------------
国语辞典
游戏三昧yóu xì sān mèiㄧㄡˊ ㄒㄧˋ ㄙㄢ ㄇㄟˋ
  1. 佛教称修行者达到自在无罣碍,且心念纯净无染的境界。《景德传灯录.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后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

  2. 形容一个人,放浪形骸,游戏人间的生活态度。《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只因他一生所遭不偶,拂乱流离,一团苦志酸心,便酿成了这等一个遯迹空山,游戏三昧的样子。」

雨天三昧

拼音:yǔ tiān sān mèi

解释
1.世尊将说《法华经》入三昧之时﹐天雨四种之花。见《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及《佛说阿弥陀经》。后用以称自然现象的变幻。

玉版十三行

拼音:yù bǎn shí sān xíng

解释
  • 法帖名。
  • 杨穿三叶

    拼音:yáng chuān sān yè

    解释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应天三绝

    拼音:yīng tiān sān jué

    解释
  • 唐僖宗年间,孙位成都·应天寺左壁画坐天王及其部从鬼神像。
  • 约法三章

    拼音:yuè fǎ sān zhāng

    解释

    约法三章 yuēfǎ-sānzhāng

    [simple agreement with the people by a new government] 泛称订立简明的条约使人共同遵守

    高祖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三国演义》

    -----------------
    国语辞典
    约法三章yuē fǎ sān zhāng ㄩㄝ ㄈㄚˇ ㄙㄢ ㄓㄤ
    1. 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原指汉高祖入咸阳,临时制定三条法律,与民共守。《汉书.卷二三.刑法志》:「汉兴之初,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后泛指事先约好或规定的事。《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因姑娘当日在青云山庄有『一路不见外人』的约法三章,早吩咐过公子沿路无事,不必到姑娘船上去。」

    勇冠三军

    拼音:yǒng guàn sān jūn

    解释
    勇敢为全军之首。形容勇猛过人。
    -----------------
    国语辞典
    勇冠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ㄩㄥˇ ㄍㄨㄢˋ ㄙㄢ ㄐㄩㄣ
    1. 英勇出众为三军之首。形容非常勇猛。《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晔传》:「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田豊、沮授皆忠臣也;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也作「气冠三军」。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拼音: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解释
  •  犹一日三秋。形容思念之心十分殷切。
  • -----------------
    国语辞典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yī rì bù jiàn rú gé sān qiū ㄧ ㄖˋ ㄅㄨˋ ㄐㄧㄢˋ ㄖㄨˊ ㄍㄜˊ ㄙㄢ ㄑㄧㄡ
    1. (谚语)​一天不见面,就好像隔了三年一样。比喻思念殷切。参见「一日三秋」条。如:「各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的好想念你们!」

    一饮三百杯

    拼音:yī yǐn sān bǎi bēi

    解释
  • 《世说新语•文学》“郑玄马融门下”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袁绍,及去,饯之城东。欲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饮三百余桮,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后谓痛饮为一饮三百杯。
  • 一日三省

    拼音:yī rì sān xǐng

    解释
  • 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一年三节

    拼音:yì nián sān jié

    解释
  • 指一年中的端午、中秋、春节。
  • 一隅三反

    拼音:yī yú sān fǎn

    解释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与“举一反三”意同,谓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
  • -----------------
    国语辞典
    一隅三反yī yú sān fǎnㄧ ㄩˊ ㄙㄢ ㄈㄢˇ
    1.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指能依循事理举一反三。明.黄梨州〈陈干初先生墓志铭〉:「干初括磨阳习,一隅三反。」

    一国三公

    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

    解释
  • 一国之中有三个主公。比喻令出多门,事权不一。
  • -----------------
    国语辞典
    一国三公yī guó sān gōngㄧ ㄍㄨㄛˊ ㄙㄢ ㄍㄨㄥ
    1. 春秋时晋献公命士?为重耳和夷吾筑城,士?敬守君命,但为免除后患,只得草率完工,赋诗:「孤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典出《左传.僖公五年》。后比喻政令出于多门,事权不统一,使人无所适从。唐.刘子元〈上萧至忠论史书〉:「十羊九牧,其命难行,一国三公,适从安在?」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拼音:yī rì bù shí xiū,sān rì bù rěn è

    一岁三迁

    拼音:yī suì sān qiān

    解释
  • 谓升迁极速。
  • -----------------
    国语辞典
    一岁三迁yī suì sān qiānㄧ ㄙㄨㄟˋ ㄙㄢ ㄑㄧㄢ
    1. 比喻升迁迅速。《南史.卷二五.到彦之传》:「上又数游㧑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也作「一岁九迁」。

    一日三,三日九

    拼音:yī rì sān,sān rì jiǔ

    解释
    1.谓逐日积累,聚少成多。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拼音: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拼音: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

    解释
    俗谚。被蛇咬以后见草绳亦惧。比喻一次遭殃,终有余悸。
    -----------------
    国语辞典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yī nián bèi shé yǎo sān nián pà cǎo suǒㄧ ㄋㄧㄢˊ ㄅㄟˋ ㄕㄜˊ ㄧㄠˇ ㄙㄢ ㄋㄧㄢˊ ㄆㄚˋ ㄘㄠˇ ㄙㄨㄛˇ
    1. 比喻曾遭受挫折,后遇类似事件就变得胆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也作「一度被蛇咬,怕见断井索」。

    一日三复

    拼音:yī rì sān fù

    解释
  • 谓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 一而二,二而三

    拼音:yī ér èr,èr ér sān

    解释
  •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谓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 -----------------
    国语辞典
    一而二,二而三yī ér èr èr ér sānㄧ ㄦˊ ㄦˋ ㄦˋ ㄦˊ ㄙㄢ
    1. 由一点推想到其他的事,一件一件的推演下去。《红楼梦.第二八回》:「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便可解释这段悲伤。」

    一举三反

    拼音:yī jǔ sān fǎn

    解释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 一献三售

    拼音:yī xiàn sān shòu

    解释

    • 见“一献三酬 ”。

    一夕三迁

    拼音:yī xī sān qiān

    解释
  • 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
  • 一茅三脊

    拼音:yī máo sān jǐ

    解释
  • 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
  • 一献三酬

    拼音:yī xiàn sān chóu

    解释

    • 《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后因以“一献三酬”谓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

    一日三覆

    拼音:yī rì sān fù

    解释
  • 同“一日三复”。
  • 周三径一

    拼音:zhōu sān jìng yī

    解释
    圆周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为三比一。系古代关于圆周率的不太精确的估算。

    调三惑四

    拼音:tiáo sān huò sì

    解释
    1.见"调三斡四"。

    调三窝四

    拼音:tiáo sān wō sì

    解释
    1.见"调三斡四"。
    -----------------
    国语辞典
    调三窝四tiáo sān wō sìㄊㄧㄠˊ ㄙㄢ ㄨㄛ ㄙˋ
    1. 搬弄口舌、挑拨是非。《红楼梦.第六八回》:「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成日家调三窝四,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也作「调三斡四」、「挑三豁四」、「挑三窝四」。

    调三斡四

    拼音:tiáo sān wò sì

    解释
    1.挑拨是非。
    -----------------
    国语辞典
    调三斡四tiáo sān wò sìㄊㄧㄠˊ ㄙㄢ ㄨㄛˋ ㄙˋ
    1. 搬弄口舌,挑拨是非。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他正是节外生枝,调三斡四,只教你大浑家吐不的咽不的这一个心头刺。」也作「调三窝四」、「挑三豁四」、「挑三窝四」。

    张三影

    拼音:zhāng sān yǐng

    解释
  • 词人张先的别称。
  • -----------------
    国语辞典
    张三影zhāng sān yǐngㄓㄤ ㄙㄢ ㄧㄥˇ
    1. 北宋词人张先的别名。参见「张先」条。

    张三

    拼音:zhāng sān

    解释
  • 方言。
  • 张三李四

    拼音:zhāng sān lǐ sì

    解释
  • 假设姓名,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 -----------------
    国语辞典
    张三李四zhāng sān lǐ sì ㄓㄤ ㄙㄢ ㄌㄧˇ ㄙˋ
    1. 假设的姓名,如同说某某人。《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漳州保福从展禅师》:「有人从佛殿后过,见是张三李四,从佛殿前过,为什么不见。」也作「李四张三」。

    张三中

    拼音:zhāng sān zhōng

    解释
    1.宋词人张先的别称。

    郑虔三绝

    拼音:zhèng qián sān jué

    解释
  • ·郑虔诗、书、画皆精妙。
  • 郑国三良

    拼音:zhèng guó sān liáng

    解释
    指叔詹﹑堵叔﹑师叔三个郑国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直言三段论

    拼音:zhí yán sān duàn lùn

    解释
  • 逻辑学名词。即三段论。亦称定言三段论。是从两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它们所制约的第三个判断(结论)来的间接演绎推理。因为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都是直言判断,所以叫直言三段论。如:凡金属都能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导电。
  • 直角三角形

    拼音:zhí jiǎo sān jiǎo xíng

    解释

    直角三角形 zhíjiǎo sānjiǎoxíng

    [right triangle]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至再至三

    拼音:zhì zài zhì sān

    解释
    1.谓反复多次。
    -----------------
    国语辞典
    至再至三zhì zài zhì sānㄓˋ ㄗㄞˋ ㄓˋ ㄙㄢ
    1. 语本《书经.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指一而再,再而三。《明史.卷一八一.徐溥传》:「数月以来,奉中旨处分未当者封还,执奏至再至三。」

    坐五行三

    拼音:zuò wǔ háng sān

    解释
    犹言作威作福。

    祖宗三代

    拼音:zǔ zōng sān dài

    解释

    • 泛指祖宗上辈。常用于骂人或表示鄙夷的场合。
    • 亦作:祖宗八代
    -----------------

    国语辞典

    祖宗三代zǔ zōng sān dàiㄗㄨˇ ㄗㄨㄥ ㄙㄢ ㄉㄞˋ
    • 泛称历代先祖。如:「你如今作恶多端,真是辱及祖宗三代!」、「如今一考就上,真是祖宗三代都在保祐啊!」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拼音:zì jīng sān xiě,wū yān chéng mǎ

    解释
  • 文字经过多次转抄,“乌”、“焉”误为“马”字。比喻事经辗转,易出讹谬。
  • 打十三

    拼音:dǎ shí sān

    解释
    1.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
    -----------------
    国语辞典
    打十三dǎ shí sānㄉㄚˇ ㄕˊ ㄙㄢ
    1. 宋代杖刑中最轻者,只打十三下。后泛指打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二出》:「背起打十三,那厮不中用,只教他管文书。」

    得其三昧

    拼音:dé qí sān mèi

    国语辞典
    得其三昧dé qí sān mèiㄉㄜˊ ㄑㄧˊ ㄙㄢ ㄇㄟˋ
    1. 三昧,妙处、诀窍。得其三昧形容对某事或某物不仅洞察其精义,而且造诣深湛。《镜花缘.第一七回》:「大贤天资颖悟,自能得其三昧。」

    德意志第三帝国

    拼音:dé yì zhì dì sān dì guó

    解释
    指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宣称他统治下的德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后的第三个德意志人帝国,并喻意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宣扬的太平盛世的“第三王国”。1945年5月德国战败后崩溃。

    丢三落四

    拼音:diū sān là sì

    解释

    丢三落四 diūsān-làsì

    [forgetful] 形容马虎或健忘,不是丢这样,就是丢那样

    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
    国语辞典
    丢三落四diū sān là sì ㄉㄧㄡ ㄙㄢ ㄌㄚˋ ㄙˋ
    1. 形容人因为马虎或健忘,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红楼梦.第六七回》:「俗话说的:『笨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也作「丢三忘四」。

    丢三拉四

    拼音:diu sān lā sì

    解释
    见"丢三落四"。

    丢三忘四

    拼音:diu sān wàng sì

    解释
    1.见"丢三落四"。
    -----------------
    国语辞典
    丢三忘四diū sān wàng sìㄉㄧㄡ ㄙㄢ ㄨㄤˋ ㄙˋ
    1. 形容人因马虎或健忘,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大不像先了。」也作「丢三落四」。

    掉三寸舌

    拼音:diào sān cùn shé

    国语辞典
    掉三寸舌diào sān cùn shéㄉㄧㄠˋ ㄙㄢ ㄘㄨㄣˋ ㄕㄜˊ
    1. 鼓动舌头,进行游说。《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等腰三角形

    拼音:děng yāo sān jiǎo xíng

    解释

    等腰三角形 děngyāo sānjiǎoxíng

    [isosceles triangle] 三边中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
    国语辞典
    等腰三角形děng yāo sān jiǎo xíngㄉㄥˇ ㄧㄠ ㄙㄢ ㄐㄧㄠˇ ㄒㄧㄥˊ
    1.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也称为「二等边三角形」。

    英语 isosceles triangle

    法语 triangle isocè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