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的词语

本页面整理含有三的词语大全,以及附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退三舍

拼音:tuì sān shè

解释
1.犹言退避三舍。 2.谓星宿移动位置。

蹄间三寻

拼音:tí jìan sān xún

解释
谓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蹄闲三寻

拼音:tí xián sān xún

解释
1.见"蹄间三寻"。

唐三彩

拼音:táng sān cǎi

解释
中国传统的多彩釉陶器工艺。盛行于唐代。先用白色黏土塑成泥胎,然后涂以绿、白、黄等釉色,再放入窑中烧制而成。
-----------------
国语辞典
唐三彩táng sān cǎiㄊㄤˊ ㄙㄢ ㄘㄞˇ
  1. 一种唐代彩色的釉陶。多为贵族陪葬的明器。造形繁多,三彩俑可为代表。以白、绿、黄三种颜色为主,另加上褐、蓝、黑及少量茄紫色。胎体先素烧,再多次上釉,于窑中低温烘烤,釉药流动互渗,产生丰富多彩的色泽变化。颜色艳丽,简洁高雅,富含西域色彩,和贵族的豪华作风相符。盛行于初唐至开元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渐衰。

德语 Tang (S)​

法语 Sancai

唐三藏

拼音:táng sān zàng

解释
唐代玄奘法师的俗称。精通经﹑律﹑论三藏的高僧称为三藏法师。
-----------------
国语辞典
唐三藏táng sān zàng ㄊㄤˊ ㄙㄢ ㄗㄤˋ
  1. 中国古代小说中对唐代高僧玄奘的别称。《西游记.第九七回》:「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

英语 Tripitaka (602-664)​ Tang dynasty Buddhist monk and translator, who traveled to India 629-645, same as 玄奘

法语 Xuanzang

天人三策

拼音:tiān rén sān cè

解释
  • 《汉书•董仲舒传》载: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以“天人感应”说为其对策要旨,所对凡三,世称“天人三策”。说明“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头三脚难踢

    拼音:tóu sān jiǎo nán tī

    解释
  • 谚语。比喻事情开头难办。
  • 桃三李四

    拼音:táo sān lǐ sì

    解释
    谚语。谓栽桃树三年结实,栽李树四年结实。

    挑三拣四

    拼音:tiāo sān jiǎn sì

    解释

    挑三拣四 tiāosān-jiǎnsì

    (1) [pick and choose]∶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2) [fastidious]∶爱挑剔的

    很难以讨好的挑三拣四的女主人

    -----------------
    国语辞典
    挑三拣四tiāo sān jiǎn sìㄊㄧㄠ ㄙㄢ ㄐㄧㄢˇ ㄙˋ
    1. 对事物反复拣选,挑剔甚苛。如:「她买东西,总爱挑三拣四。」

    挑三嫌四

    拼音:tiāo sān xián sì

    解释
    见"挑三拣四"。

    挑三拨四

    拼音:tiāo sān bō sì

    解释
    见"挑三豁四"。

    挑三豁四

    拼音:tiāo sān huō sì

    解释
    谓挑拨是非。
    -----------------
    国语辞典
    挑三豁四tiǎo sān huò sìㄊㄧㄠˇ ㄙㄢ ㄏㄨㄛˋ ㄙˋ
    1. 搬弄口舌,挑拨是非。《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这们个搅家不良,挑三豁四,丈二长的舌头,谁家著的他罢?」也作「调三斡四」。

    挑三检四

    拼音:tiāo sān jiǎn sì

    解释
    见"挑三拣四"。

    条三窝四

    拼音:tiáo sān wō sì

    兔三窟

    拼音:tù sān kū

    解释
    "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

    大脚三

    拼音:dà jiǎo sān

    解释
  • 方言。旧时称未缠足的女仆。
  • -----------------
    国语辞典
    大脚三dà jiǎo sānㄉㄚˋ ㄐㄧㄠˇ ㄙㄢ
    1. 大脚的妇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一直来到葛来官家。敲开了门,一个大脚三带了进去。」

    文质三统

    拼音:wén zhì sān tǒng

    解释
    谓夏﹑商﹑周三代政事不同。

    外三关

    拼音:wài sān guān

    解释
    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外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

    亡秦三户

    拼音:wáng qín sān hù

    解释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网开三面

    拼音:wǎng kāi sān miàn

    解释

    网开三面 wǎngkāisānmiàn

    [leave three sides of the net open] 把捕禽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仁慈宽厚,对罪犯或敌人宽大处理。也说“网开一面”

    -----------------
    国语辞典
    网开三面wǎng kāi sān miànㄨㄤˇ ㄎㄞ ㄙㄢ ㄇㄧㄢˋ
    1. 商汤将捕鸟者所立的四面网放开三面,只留一面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三.殷本纪》。后比喻宽大仁厚,对犯错的人从宽处置。唐.刘禹锡〈连州贺赦表〉:「网开三面,危疑者许以自新;耳达四聪,瑕累者期于录用。」《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再说当年,如邓芝龙、郭婆等,带这班大盗闹得那样翻江倒海,尚且网开三面,招抚他来,饶他一死。」也作「网开一面」。严刑峻法,严惩不贷

    无事不登三宝殿

    拼音: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解释

    无事不登三宝殿 wú shì bù dēng sānbǎodiàn

    [would not go to sb.’s place except on business, for help, etc.;only goes to the temple when one is trouble] 比喻如果没事不登门(三宝殿:指佛殿)

    -----------------
    国语辞典
    无事不登三宝殿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ㄨˊ ㄕˋ ㄅㄨˋ ㄉㄥ ㄙㄢ ㄅㄠˇ ㄉㄧㄢˋ
    1. 三宝殿,泛指佛殿。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登门造访,上门必有事相求。《荡寇志.第二七回》:「孙婆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老身要烦三郎画幅手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所以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有为而来的了。这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无风三尺浪

    拼音:wú fēng sān chǐ làng

    五讲四美三热爱

    拼音:wǔ jiǎng sì měi sān rè ài

    解释

    • 我国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详“五讲四美 ”、“三热爱 ”。

    五短三粗

    拼音:wǔ duǎn sān cū

    解释

    五短三粗 wǔduǎn-sāncū

    [(of stature) short and strong] 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

    五短三粗的身材

    五十三参

    拼音:wǔ shí sān cān

    解释
  • 佛教传说,善财童子文殊菩萨指点,南行五十三处,参访名师,听受佛法,终成正果。见《华严经•入法界品》。
  • 午日三公

    拼音:wǔ rì sān gōng

    解释
  • 马的异名。
  • 韦编三绝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

    韦编三绝 wéibiān-sānjué

    [diligent in one’s studies]《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常常翻阅,爱不释手,以致连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也断了数次。形容好学不倦,勤奋用功

    -----------------
    国语辞典
    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ㄨㄟˊ ㄅㄧㄢ ㄙㄢ ㄐㄩㄝˊ
    1. 韦,熟皮。旧时用以串联竹简成册。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典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抱朴子.外篇.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也作「三绝韦编」。

    五申三令

    拼音:wǔ shēn sān lìng

    解释
  • 三令五申。谓再三告诫。
  • 五三

    拼音:wǔ sān

    解释
  • 五帝·三王
  • 五星三辰。
  • 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
  • 五星三

    拼音:wǔ xīng sān

    解释
  • 旧时星命术士以“五星三命”来推算人的命运,“五星三”即指“命”。
  • 洗三

    拼音:xǐ sān

    解释

    洗三 xǐsān

    [custom of giving bath to baby on its third day] 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

    如今小儿洗三,古为之“汤饼会”。——《儿女英雄传》

    -----------------
    国语辞典
    洗三xǐ sānㄒㄧˇ ㄙㄢ
    1. 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的沐浴。《金瓶梅.第三○回》:「李大姐养的这孩儿,甚是脚硬,到三日洗了三,就起名叫做官哥儿罢!」也作「洗儿」。

    德语 feierliche Waschung des Neugeborenen am dritten Tage (S)​

    血国三千

    拼音:xuè guó sān qiān

    解释
    喻指众多的诸侯国。商贾及得国者可以从中取利﹐犹如蚊虫有无穷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称。

    新三民主义

    拼音:xīn sān mín zhǔ yì

    解释
  • 孙中山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这时期的三民主义以联、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实质,也称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 新官上任三把火

    拼音: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解释
    1.谓官员新上任﹐总要装腔作势﹐以显威风。亦谓官员刚上任时﹐常要做几件事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和改革时政的决心﹐过后也就一切如旧。
    -----------------
    国语辞典
    新官上任三把火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ㄒㄧㄣ ㄍㄨㄢ ㄕㄤˋ ㄖㄣˋ ㄙㄢ ㄅㄚˇ ㄏㄨㄛˇ
    1. (谚语)​比喻刚出任新职时,总要摆出架势,好好做几件事,一显威风与才干。如:「主管一到职,就颁布了一连串的行政革新措施,真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啊!」

    英语 the new boss cracks the whip three times,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fig. vigorous new policies

    德语 neue Besen kehren gut, der neue (Mitarbeiter, Beamte, etc.)​ bringt frischen Wind

    新箍马桶三日香

    拼音:xīn gū mǎ tǒng sān rì xiāng

    解释
    1.比喻对新来的人﹑新做的事最初几天兴趣很大﹐但未必能持久。
    -----------------
    国语辞典
    新箍马桶三日香xīn gū mǎ tǒng sān rì xiāngㄒㄧㄣ ㄍㄨ ㄇㄚˇ ㄊㄨㄥˇ ㄙㄢ ㄖˋ ㄒㄧㄤ
    1. (谚语)​比喻对新事物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不能持久。如:「新箍马桶三日香,他学吉他只不过是一时兴起,持续不了几天的啦!」

    新开茅厕三日香

    拼音:xīn kāi máo si sān rì xiāng

    解释
    1.见"新箍马桶三日香"。

    咸五登三

    拼音:xián wǔ dēng sān

    解释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
  • -----------------
    国语辞典
    咸五登三xián wǔ dēng sānㄒㄧㄢˊ ㄨˇ ㄉㄥ ㄙㄢ
    1. 语本《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谓德业咸同于五帝而超出三王之上。《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然后天移云动,勒封岱宗,咸五登三,追踪七十,百神肃警,万国具僚。」

    性三品说

    拼音:xìng sān pǐn shuō

    解释
    汉董仲舒和唐韩愈的人性学说。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所谓"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主张"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因"中民之性"可上可下,可善可恶,"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韩愈进一步提出"性之品有上中下三"并把"性"和"情"对立起来,"性"的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是"与生俱生"的;"情"的内容为"喜﹑怒﹑哀﹑惧﹑爱﹑恶﹑欲",是"接于物而生"的。参阅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唐韩愈《原性》。

    浔阳三隐

    拼音:xún yáng sān yǐn

    解释
    指晋周续之﹑刘遗民﹑陶潜。因三人皆隐居浔阳,故称。
    -----------------
    国语辞典
    浔阳三隐xún yáng sān yǐnㄒㄩㄣˊ ㄧㄤˊ ㄙㄢ ㄧㄣˇ
    1. 指晋朝周续之、刘遗民、陶渊明三人。因三人皆不应征命,隐居于浔阳,故称为「浔阳三隐」。见《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周续之传》。

    一沐三握发

    拼音:yī mù sān wò fà

    解释

    • 见“一沐三捉发 ”。

    一祖三宗

    拼音:yī zǔ sān zōng

    解释
  • ·方回论诗的一种见解。他贬斥北·杨亿刘筠等所创的西昆派,而推崇黄庭坚等所创的江西诗派,并主“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诗之冠,是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俱师法杜甫陈与义嗣于后,是为三宗。见所著《瀛奎律髓•节序》、《变体》。
  • -----------------
    国语辞典
    一祖三宗yī zǔ sān zōngㄧ ㄗㄨˇ ㄙㄢ ㄗㄨㄥ
    1. 宋末方回著瀛奎律髓,推崇江西诗派,倡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一沐三捉发

    拼音:yī mù sān zhuō fà

    解释

    • 谓一次沐浴须三度握其已散之发。形容求贤殷切或事务繁劳。
    • 亦作:一沐三握发
    -----------------

    国语辞典

    一沐三捉发yī mù sān zhuō fǎㄧ ㄇㄨˋ ㄙㄢ ㄓㄨㄛ ㄈㄚˇ
    • 比喻求贤心切。参见「握发吐哺」条。《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一板三眼

    拼音:yī bǎn sān yǎn

    解释

    一板三眼 yībǎn-sānyǎn

    [scrupulous and methodical]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一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分一板三眼(四拍子)与一板一眼(二拍子)两种。一板三眼,常用来比喻说话有条理,有分寸,合规矩,不马虎

    -----------------
    国语辞典
    一板三眼yī bǎn sān yǎnㄧ ㄅㄢˇ ㄙㄢ ㄧㄢˇ
    1. 板,以拍板击打一下,为中国音乐每小节里最强的拍子。眼,以鼓签敲击板鼓,为次强拍或弱拍。一板三眼即一小节中有四拍的音乐节奏。常用以表现舒缓沉著的情境。后用以比喻言行谨守法规,沉著而有条理。《糊涂世界.卷六》:「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也作「一板一眼」。不知所云

    英语 lit. one strong beat and three weak beats in a measure of music (four beats in the bar)​ (idiom)​; fig. scrup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法语 (expr. idiom.)​ suivre des instructions à la lettre

    一唱三叹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解释

    • 见“一倡三叹 ”。
    -----------------

    国语辞典

    一唱三叹yī chàng sān tànㄧ ㄔㄤˋ ㄙㄢ ㄊㄢˋ
    • 一人唱而三人随著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 固既雅而不艳。」唐.李善.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也作「三叹」、「一倡三叹」。

    • 比喻诗文优雅宛转,韵味绵延。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也作「一倡三叹」。

    一问三不知

    拼音:yī wèn sān bù zhī

    解释

    一问三不知 yī wèn sān bù zhī

    [say“I don't know”to every question] 对每个问题都说“不知道”

    -----------------
    国语辞典
    一问三不知yī wèn sān bù zhī ㄧ ㄨㄣˋ ㄙㄢ ㄅㄨˋ ㄓ
    1. 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知。一问三不知语本《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是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指从头至尾全部都不知道。《红楼梦.第五五回》:「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一而再,再而三

    拼音: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解释

    一而再、再而三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again and again] 接二连三;,反复地

    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孩子爱护公物

    -----------------
    国语辞典
    一而再,再而三yī ér zài zài ér sānㄧ ㄦˊ ㄗㄞˋ ㄗㄞˋ ㄦˊ ㄙㄢ
    1. 连续好几次。《荡寇志.第三九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岂知他油蒙了心,一而再,再而三,直把上头弄得恼了,就说他『谤毁大臣,语多不实』,轻轻的一道上谕,将他革职。」

    英语 again and again

    法语 encore et encore

    一日三秋

    拼音:yī rì sān qiū

    解释

    一日三秋 yīrì-sānqiū

    [A day absent from you is like three seasons] 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
    国语辞典
    一日三秋yī rì sān qiū ㄧ ㄖˋ ㄙㄢ ㄑㄧㄡ
    1. 语本《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比喻思慕心切。《红楼梦.第八二回》:「真真古人说:『一日三秋』,这话再不错的。」也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英语 a single day apart seems like three seasons (idiom)​

    法语 (expr. idiom.)​ une seule journée semble durer trois saisons

    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饱饭

    拼音:yī rì bù hài xiū,sān rì chī bǎo fàn

    解释

    • 见“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

    一饭三吐哺

    拼音:yī fàn sān tǔ bǔ

    解释
  • 谓一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喻求贤殷切。
  • 壹倡三叹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解释
    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