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的词语

本页面整理含有三的词语大全,以及附带拼音和解释,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三凶

拼音:sān xiōng

解释
三个凶顽的人。指帝鸿氏(黄帝)之子驩兜,少皞氏之子共工,颛顼氏之子鲧。见《左传.文公十八年》。

三世同爨

拼音:sān shì tóng cuàn

解释

  • 谓三代人在一起吃饭,和睦共处。
  • 亦作:三世一爨

三虞

拼音:sān yú

解释
1.三次虞祭。 2.三位掌川泽之官。 3.三条安民的禁令。

三五月

拼音:sān wǔ yuè

解释
  • 指农历十五夜的月亮。多特指中秋月。
  • 三杯和万事

    拼音:sān bēi hé wàn shì

    解释
    谓招饮可以解纷。
    -----------------
    国语辞典
    三杯和万事sān bēi hé wàn shìㄙㄢ ㄅㄟ ㄏㄜˊ ㄨㄢˋ ㄕˋ
    1. 招饮可以化解纷争。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别人来三杯和万事;这客官,一气惹千愁。」

    三姜

    拼音:sān jiāng

    解释
    汉之姜肱与弟仲海﹑季江,以孝友着闻,常共卧起,见《后汉书.姜肱传》。后世因称其兄弟三人为"三姜",并用作兄弟情笃之典。

    三殿

    拼音:sān diàn

    解释
    1.即唐大明宫之麟德殿。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3.宋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三后

    拼音:sān hòu

    解释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谷,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 2.(5)指周公﹑君陈﹑毕公。《书.毕命》:"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毕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6)指伯夷﹑禹﹑后稷。《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植嘉谷。"(7)指夏桀﹑殷辛﹑周幽王。《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及三后,媱妃乱主。"张载注:"三后,夏﹑殷﹑周也。"刘良注:"三后,桀﹑纣﹑幽王。"(8)指汉之宣帝﹑景帝﹑文帝。《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李善注:"三后,谓宣﹑景﹑文也。" 3.指汉代的三个皇后。

    三蕉叶

    拼音:sān jiāo yè

    解释
    犹言三杯。

    三岑

    拼音:sān cén

    解释
    唐岑羲与弟仲翔﹑仲休的合称。三人皆有治绩。

    三寸管

    拼音:sān cùn guǎn

    解释
  • 指毛笔。
  • 三达德

    拼音:sān dá dé

    解释
  • 指智、仁、勇。
  • -----------------
    国语辞典
    三达德sān dá déㄙㄢ ㄉㄚˊ ㄉㄜˊ
    1. 智、仁、勇。语本《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三语

    拼音:sān yǔ

    解释
    1.晋王衍向阮修问老庄与儒教异同,修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以指应对隽语。 2.指宋赵鼎评论邵伯温的三句话。

    三统历

    拼音:sān tǒng lì

    解释
  • 我国史书上第一部记载完整的历法。系西汉刘歆据《太初历》等前人的历法修订而成的、我国史志上第一部记载完备的历法。
  • -----------------
    国语辞典
    三统历sān tǒng lìㄙㄢ ㄊㄨㄥˇ ㄌㄧˋ
    1. 我国古代的一种历法。汉刘歆就太初历所造,因附会三统之说,故称为「三统历」。

    三寸鸡毛

    拼音:sān cùn jī máo

    解释
  • 指毛笔。
  • 三十二天

    拼音:sān shí èr tiān

    解释
  • 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
  • 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 三山客

    拼音:sān shān kè

    解释
  • 指道士。
  • 三术

    拼音:sān shù

    解释
    1.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谷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范宁注:"卑国谓附庸之属。襄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选.班固<答宾戏>》:"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李斯奋时务而要始皇。"李周翰注:"三术,谓帝道﹑王道﹑霸道。"一说,指王道﹑霸道﹑富国强兵之道。 2.《汉书.叙传上》:"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颜师古注:"应劭曰:'王﹑霸﹑富国强兵为三术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国强兵,三也。"(5)谓行仁义之三道。《列子.说符》:"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6)进忠言之三术。汉荀悦《申鉴.杂言上》:"进忠言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3.三种特长。

    三障

    拼音:sān zhàng

    解释
    佛教语。指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此为求解脱的三大障碍。
    -----------------
    国语辞典
    三障sān zhàngㄙㄢ ㄓㄤˋ
    1. 佛教用语。指造成修行者不能脱离生死轮回的三种障碍,即业障、烦恼障、报障。业障指因贪恋世间而做的种种恶行,因没有出离世间的心,所以在未来将成为解脱的障碍;烦恼障指烦恼无能排遣成为障碍;报障指由于极坏的果报,如生在地狱,而不能修行。《成实论.卷八》:「经说:『三障──业障、烦恼障、报障』何者是耶?」

    三棱镜

    拼音:sān léng jìng

    解释

    三棱镜 sānléngjìng

    [(triangular) prism] 有三个棱的棱镜

    -----------------
    国语辞典
    三棱镜sān léng jìng ㄙㄢ ㄌㄥˊ ㄐㄧㄥˋ
    1. 用玻璃或透光材料制成,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能使光线折射,或使复合光分解光谱。常用来观测天体现象。也称为「棱镜」。

    三百青铜钱

    拼音:sān bǎi qīng tóng qián

    解释
  • 指酒钱。
  • 三藩

    拼音:sān fān

    解释
    1.指汉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阳顷王昞﹑济阴悼王长。 2.指南朝齐之会稽﹑南徐州和南兖州。 3.清称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为三藩。参阅清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 4.清初封明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耿继茂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镇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并称三藩。《清史稿.吴三桂传》:"是时可喜镇广东,继茂子精忠镇福建,与三桂并称'三藩',而三桂骄恣尤甚。"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平定。史称"三藩之乱"。
    -----------------
    国语辞典
    三藩sān fánㄙㄢ ㄈㄢˊ
    1. 清初明之降将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皆封为藩王,号称为「三藩」。

    2. 清人称明福、唐、桂三王为「三藩」。

    三三节

    拼音:sān sān jié

    解释
  • 即上巳节。古人于农历三月三日有修禊之俗,故称。
  • 三年丧

    拼音:sān nián sàng

    解释
    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三行

    拼音:sān xíng

    解释
    1.祝酒三次。 2.三种德行。
    -----------------
    国语辞典
    三行sān xìngㄙㄢ ㄒㄧㄥˋ
    1. 孝行、友行、顺行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三行sān hángㄙㄢ ㄏㄤˊ
    1. 晋本有上、中、下三军,后增设中行、右行、左行三支步兵,称为「三行」,为的是避天子用六军之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文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晋.杜预.注:「晋置上、中、下三军,今复增置三行,以辟天子六军之名。」

    2. 三排、三列。唐.柳宗元〈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诗:「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三查三整

    拼音:sān zhā sān zhěng

    解释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结合土地改革所进行的整党整军的一个重要运动。"三查",在地方上是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在部队中是指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是指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三科九旨

    拼音:sān kē jiǔ zhǐ

    解释
  • 代《公羊》学家谓《春秋》书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种旨意。有何休宋衷二说。
  • 三合会

    拼音:sān hé huì

    解释
  • 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后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
  • -----------------
    国语辞典
    三合会sān hé huìㄙㄢ ㄏㄜˊ ㄏㄨㄟˋ
    1. 清代秘密会党之一。崇奉道教、佛教,初称为「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盛行于东南各省,支派甚多。

    三折笔

    拼音:sān zhé bǐ

    解释
  • 谓捺笔有三次波折。
  • 三燕

    拼音:sān yàn

    解释
    三次宴会。燕通"宴"。

    三五夜

    拼音:sān wǔ yè

    解释
  • 农历十五日夜晚。
  • 三十有室

    拼音:sān shí yǒu shì

    解释
  • 谓男子三十岁娶妻。
  • 三倍

    拼音:sān bèi

    解释

    三倍 sānbèi

    [triple] 三的倍数的数量

    他收入的三倍

    增加到原来尺寸的三倍

    三大法宝

    拼音:sān dà fǎ bǎo

    解释
    中国共产党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件有力武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由毛泽东在1939年10月提出并论述。统一战线就是团结全民族一切爱国人士,组成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和孤立敌人;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主要手段;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中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

    三道

    拼音:sān dào

    解释
    1.指人子事亲的三种孝道,即生养﹑死葬和祭祀。 2.三路。 3.指国体﹑人事﹑直言。 4.三道试题。 5.指古代军事理论上的正道,奇道,伏道。

    三都

    拼音:sān dōu

    解释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中的山妖。

    三分国

    拼音:sān fēn guó

    解释
  • 三国。
  • 三教

    拼音:sān jiào

    解释
    1.汉儒谓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称为"三教"。 2.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3.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
    -----------------
    国语辞典
    三教sān jiàoㄙㄢ ㄐㄧㄠˋ
    1. 夏代教忠,商代教敬,周代教文,称为「三教」。见汉.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 。

    2. 佛、儒、道三教的合称。

    英语 the Three Doctrines (Daoism, Confucianism, Buddhism)​

    德语 die /Drei Lehren/ (S, Buddh)​

    法语 les Trois Religions, taoïsme, confucianisme et bouddhisme

    三罗

    拼音:sān luó

    解释
    唐末罗隐﹑罗虬﹑罗邺皆以诗名,时号三罗。

    三锥子扎不出血来

    拼音:sān zhuī zǐ zhā bù chū xuè lái

    解释
    形容极不爱说话。

    三属

    拼音:sān shǔ

    解释
    1.三次斟酒。 2.指古代战士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相连以掩蔽全身。 3.三度会盟。

    三十六物

    拼音:sān shí liù wù

    解释
  • 佛教称人身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如毛、发、爪、齿、泪、液、唾、屎、溺等。
  • 三凈

    拼音:sān jìng

    解释
    1.佛教语。语本《十诵律》卷三七:"痴人,我听啖三种凈肉。何等为三?不见,不闻,不疑。"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允许食用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后因称这三种肉为"三凈"。 2.佛教语。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

    三猛

    拼音:sān měng

    解释
    旧时云南境内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合称。

    三原色

    拼音:sān yuán sè

    解释
  • 光学中指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波。光谱中的各种色光都可以由这三种光波复合而成。
  • 颜料或染料中指红、黄、蓝三色。这三种颜色或染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合成任何一种颜色。
  • -----------------
    国语辞典
    三原色sān yuán sè ㄙㄢ ㄩㄢˊ ㄙㄜˋ
    1. 物理学上指色光红、绿、蓝。色觉学说谓人眼网膜对此三色光的感觉最敏锐,若三原色造成的刺激程度相同即感觉为白色,若程度不同即生各种色光感。

    2. 颜料中的红、黄、蓝色。因为可用它们配成各种色彩,故称为「三原色」。

    德语 dreifarbig

    法语 couleur primaire

    三哲

    拼音:sān zhé

    解释
    1.亦作"三悊"。 2.三位贤人。所指随文而异。

    三魏

    拼音:sān wèi

    解释
    1.明魏允贞及其弟允中﹑允孚并负时名,人称南乐三魏。 2.清魏禧与兄际瑞﹑弟礼皆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

    三家分晋

    拼音:sān jiā fēn jìn

    解释
    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三八线

    拼音:sān bā xiàn

    解释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国土上北纬38°线作为·两国对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
  • 指一般分界线。
  • 三迭

    拼音:sān dié

    解释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复再三,称三叠。 2.三首。 3.犹三通,三遍。 4.犹三折。指庐山三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