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 shì
◎ 义士 yìshì
(1) [high-minded man]∶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则或有节操、情操的或有武士风度的人
嗟乎义士。——《汉书·李广苏建传》
(2) [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支持正义、维护正义的人,支持公正的人
(3) [righteous man]∶有正义感的人,行为正当的或公正的人;有操行、明辨是非的人
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近烈士
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拼音:yì cóng
自愿随行的人、志愿从军的人。《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遂以干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
拼音:yì jié
拼音:yì móu
拼音:yì niǎo
拼音:yì nǚ
认来的而非亲生的女儿。《红楼梦.第一三回》:「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
拼音:yì láng
◎ 义郎 yìláng
[good name for son of others] 对人家儿子的美称
不嫁义郎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拼音:yì xīn
拼音:yì fēng
崇尚仁义道德的风气。《晋书.卷六七.温峤传》:「岂峤无德而致之哉?士禀义风,人感皇泽。」
拼音:yì mò
拼音:yì xiōng dì
拼音:yì zhèng
拼音:yì dì
假皇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立,先王诸将相。」
拼音:yì sǐ
拼音:yì yǒng jūn
◎ 义勇军 yìyǒngjūn
[army of volunteers]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参加的部队;特指中国抗日时期人民自动组织起来的一种抗日武装力量
自愿服役的军队。也称为「志愿兵」。
拼音:yì yǒu
拼音:yì zhǐ
拼音:yì zhōng
拼音:yì liè
拼音:yì sè
拼音:yì hé tuán
解释
国语辞典
清末光绪年间的秘密会党。创于嘉庆时,蔓衍山东,为白莲教之一支,传习拳棒,附托神鬼,诈言可以刀枪不入。清季外侮日深,义和团则乘民间郁愤,倡言扶清灭洋,乃为朝廷守旧派所鼓励、袒护,欲借以驱除外人,于是焚杀劫掠,横行京、津间,导致英、俄、法、德、义、日、美、奥等八国联军陷京师,孝钦后及德宗避走西安,后签订辛丑条约而讲和。
拼音:yì huái
拼音:yì cí
拼音:yì tián
为供养贫乏的族人所置的田地。宋.钱公辅〈义田记〉:「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拼音:yì qiān
拼音:yì zhǔ
拼音:yì zāng
拼音:yì zhì
拼音:yì zhuàng
拼音:yì zhòng ēn shēn
情义重,恩惠深。《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也是天不绝人,便遇见你这义重恩深的伯父伯母,和我师傅父母两人。」也作「恩深义重」。
拼音:yì zú
用橡皮或木头等制作的假脚,用来代替残缺的脚。
拼音:yì mín
崇尚信义的人。《书经.多方》:「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皇明义民鲍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顿首拜题。」
拼音:yì huì
拼音:yì hè
拼音:yì bù shēng cái
拼音:yì yǎn
拼音:yì shì mín
◎ 义士民 yìshìmín
[a 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 and righteous people] 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
吾邑义士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拼音:yì sì
拼音:yì wèn
拼音:yì jiāng rén sù
拼音:yì gài
拼音:yì fù
拼音:yì gōng
拼音:yí tái
1.古代行礼仪之台。
拼音:yì shì
拼音:yì ràng
拼音:yì juān
拼音:yì wèi
拼音:yì chú
拼音:yì h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