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作品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深刻人民性的表征。弘扬主旋律,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影、电视作为重要的传播载体,对弘扬主旋律、传播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使主旋律题材作品同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乃至青年文化实现融合,如何在传播的过程中突破固有接受圈层并使不同受众圈层之间积极互动,是主旋律电视剧传播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近日,由毛卫宁任总导演,白百何、郭晓东、谭松韵、闫妮等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播出,并获得了各圈层受众的普遍好评,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借鉴意义。这部作品充分调动了观者的“期待视野”。一方面,作为一部献礼党的二十大的影视作品,在全国人民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之际播出,凸显了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击中了观众的期盼视域;另一方面,电视剧所展现的新时代十年是人民刚刚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着的十年,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迫切希望看到新时代社会各界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这既是对人们日常所经验世界的回应,又满足了人们的爱国热忱。因此,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的播出可谓备受瞩目。
观者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德国美学家尧斯提出的概念,指读者以往获得的经验、知识以及艺术素养、欣赏趣味等综合形成的潜在的定向期待。简单地说,“期待视野”就是接受者以往生活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风格、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主旋律电视剧有其自身固有的一部分“铁粉”圈层,若想突破其固有接受圈层、实现多个圈层受众的积极互动,就要充分考虑观者的定向期待。正如尧斯所指出的,观众的视觉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已有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因此,主旋律电视剧如何有深度、有旨趣地表现观众所经验的日常生活,成为突破其固有接受圈层、实现多圈层观众互动的前提。
《我们这十年》从多角度表现了十年来祖国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隐含着成千上万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因此,观众在观看电视作品的同时也是在看自己、看身边人,看他们取得的成绩。作品巧妙地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转化为作品的直接受众。通过观看这部作品,每一位社会主义建设者都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进而变得更有干劲。同时,作品以极具烟火气息的方式展开故事叙述,切入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这为作品在各圈层观众间实现“安利”“种草”,扩大传播范围、实现“破圈”提供了契机。
新时代十年的缩影
相较于报刊等传统媒介,影视艺术作为新媒介艺术在传播主流文化时更具优势。主旋律作品若想被各个圈层的受众所喜爱,就要展现观众真正愿意看到的内容,即他们所经验到的世界。电视剧《我们这十年》聚焦新时代十年人们关心、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并加以艺术性表现,成为我国新时代十年的缩影: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表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的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之《西乡明月》单元中,讲述了一名基层民警与“村霸”父子长达六年的交锋经历,最终以黑恶势力落网为结局。群众观看后大快人心,法治精神深入民心。作品主人公程光辉曾说:“反正我当一天警察,就不能让乌云遮住月亮。”电视剧从小人物身上折射了全国自上而下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表现。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之《一日三餐》单元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后党风、政风的转变进行对比。八项规定出台后,人们生活在简朴又有滋有味的一日三餐中,虽然只是普通的肠粉、米粥、油条、豆浆,却是百姓生活中最朴实、最不含“杂质”的餐食。电视剧讲述了一对依靠制作肠粉发家的父女的故事,他们为追求高额利润开起高档酒楼,中央八项规定政策出台后,立即转型重新做回家常菜馆,从中映射出国家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也展现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气象和新作为。
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作为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的“排头兵”——《唐宫夜宴》单元可谓火爆全网。舞蹈《唐宫夜宴》改编自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唐俑》,在5G技术与AR技术的加持下,作品实现了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的有机结合,呈现出绝美的舞台效果。舞台上,婀娜多姿的舞女以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的传统文化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观众。一支舞蹈,让沉睡了1500多年的唐俑“复活”,让观众重回大唐时代,展现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盛景,而这也正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底气。当璀璨的传统文化找到了现代化表达方式,就可以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对“乡村振兴”的表现。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之《心之所向》单元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为主题,描绘了“农创客”李心瑶乘着国家鼓励年轻人返乡的东风,回乡创业发展智慧农业的故事。作品以“回归家乡,就是心之所向”为主旨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构筑现代化农村新风貌的历程。
对“科教兴国”的表现。新时代十年是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的十年,高铁、5G、电磁弹射技术等高新科技不断涌现,这其中少不了科技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之《未来已来》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讲述了深入钻研移动通讯技术的科学家沈逸、留学归国的青年科技学者樊星以及移动科研院副院长林璐三人互相取长补短、攻坚克难、实现5G技术重大突破,使中国标准得到世界认可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当代科技工作者心系祖国、逆流而上、不畏困难、科研报国的赤子之心。
对“支援边疆建设”的表现。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但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在经济上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之《热爱》讲述了汉族小伙张雷到新疆任教的故事。起初,他的内心充满着不情愿,为寻求事业编制来到新疆,但后来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爱上了这片土地,最后决定留守边疆,为边疆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张雷的故事反映了那些扎根基层、勇于奉献的新时代青年的风貌,正是他们的付出,让祖国边疆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
文艺作品的最终完成不仅需要作品自身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完满,还需要欣赏者在感官上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鉴赏、批评与接受,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的满足。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受众群体的特殊性,不但从平民视角反映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典型形象,还多维度塑造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群体形象,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成功地实现了受众的“破圈”。
以平民视角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对于每一位观众来说,他们既是电视作品的欣赏者、接受者,同时又是作品所反映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因此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巧妙地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转变为作品的观众,拥有了良好的受众基础。虽然从事不同职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作品内容选择上有着不同的偏好,但是他们的爱国之心是一样的。打通不同职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作品赢得广大观众普遍喜爱的法宝。这部作品的成功就在于以平民的视角将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真情实感融入作品中,以最真诚的方式打动每一位观众。例如,《唐宫夜宴》单元中的舞者林蓓蓓不是没有想过放弃演艺事业,以追求更为富足的生活;《心之所向》单元中的李心遥不是没有试图逃离家乡,去大城市打拼的想法;《热爱》单元中的张雷最初也并非真心想投身于边疆,而是为了事业编制。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基于国家的需要,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最终选择了“坚守”。林蓓蓓完美演绎了《唐宫夜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开来;李心遥选择了协助父亲发展家乡农业,振兴乡村;张雷选择了留守新疆,助力边疆事业。在他们做出选择的背后,呈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们克己为公的奉献精神。
多维度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群像。作为接受主体的观众,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定的思维指向和观念结构。因此,拥有不同经验、知识、艺术素养、欣赏趣味的观众对同一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的经验决定了他们的“期待视野”。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的观众存在着不同的审美期待,作品通过多维度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群像,让各个圈层的受众均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原型,实现作品观众的“破圈”。作品以11个单元依次展开,分别描述了军人、警察、文艺工作者、教师、农创客、防疫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商人等新时代各类社会主义建设者角色。作品将这些人物形象融入具体生活中,以此为原点,向外辐射,映射出更多的生活在新时代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更加立体丰满、栩栩如生。作品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以小人物反映大群体,成功讴歌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风貌、新奋斗、新精神。(作者:李新,系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经验论视域下的中国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研究”(19BA01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艺术体系研究”(18ZD03)系列成果之一)
《中国艺术报》(2022年11月28日 第4版)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ent/23kboe6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