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和施金通为报告文学奖获奖者颁奖。资料图片
铁凝和张宏森为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资料图片
短篇小说奖获奖者董夏青青(中)敬军礼。资料图片
11月20日夜,中央歌剧院,“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盛大启幕。
这是一次无比隆重的文学最高奖颁奖典礼,这是属于中国文学庄严而璀璨的时刻。
乐曲昂扬,激荡起当代作家潜心创作的奋进旋律;灯光溢彩,映照出文学非凡十年的多姿风采;掌声雷动,道出了人们对复兴路上文学的喝彩与期待。
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方位。如何展现新时代精神高度,如何描绘新征程恢宏气象,如何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35位获奖作家,以独具匠心的创造作出了各自的回答;“与人民心心相印,与时代深入对话”,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盛典现场,文与艺多彩联动,诗与曲交相辉映,轻歌曼舞中,文学尽情绽放她的典雅、精微、博大、包容。跨界赋能,嫁接共生,当代文学正以丰富深邃的母本价值,向着其他文艺样式,敞开丰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彰显文学的价值和尊严
文学,连接江河湖海,摆渡个体心灵,照亮烟火日常。
短片《文学,跨越山海》《中国文学这十年》贯通现实和历史,呈现了文学之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展现了中国文学百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新时代十年来,中国文学天高地阔、气象万千。广大作家牢记“国之大者”,描绘时代巨变,攀登艺术高峰,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巨大贡献。
本次盛典颁出的35篇(部)获奖作品,涵盖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理论评论、翻译7个门类,构筑了鲁迅文学奖的壮丽景观,呈现出新时代文学的多元、丰富与深广。
每轮颁奖时,舞台竖立起光影编织的书签。伴着歌队的吟唱声,获奖作家从书签后缓缓走出,象征他从作品中,从他的思想和探索中,走向更为广大的读者和观众。一枚书签,犹如一叶扁舟,连接着大众与文学、读者与作家。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举办“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就是以庄重盛大的仪式表彰获奖作家,彰显文学的价值和尊严,向广大热爱文学的人们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这是小说《青春万岁》的炽热呼唤;“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这是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欢快旋律;“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这是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青春约定……情景歌舞《文学里的青春》把文学与歌曲巧妙融合,诉说着青春的轻快与绚烂、激情与梦想,也展示了文学与各艺术门类跨界联动的可能性。
本次文学盛典将文学颁奖典礼与作品朗诵、情景歌舞、舞剧、合唱等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展现文学之风雅,让艺术舞台绽放出文学光芒。同时,颁奖典礼首次与电视台晚会和网络平台直播融合,充分展示新时代文学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最大程度吸引并拥抱广大读者,让文学“破圈”传播。
总导演周雄认为,文学来自田间地头、万家灯火,能在老百姓口中相传,为妇孺所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需要媒体机构对文学进行“二次创作”,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传播产品和宣发方式,让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新颖的方式为读者所熟知。
描绘新征程的恢宏气象
文学吹响时代号角,呈现伟大实践,礼赞不凡英雄。
歌曲《新征程,我们一起远航》生动表达“党把人民端端放心上,人民把党暖暖记心上”的真挚情感及共同踏上新征程,书写新时代华章的决心和力量。一直以来,广大作家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步伐,反映现实、书写现实,不断从伟大社会实践中发现新的创作素材,拓展新的思想视野,开辟新的艺术空间。
讴歌、表现、塑造时代英雄,表现人如何创造历史、创造生活,人如何坚忍、英勇地追求美好,是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一大亮点。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军旅作家表现格外突出。王凯的中篇小说《荒野步枪手》、董夏青青的短篇小说《在阿吾斯奇》、刘笑伟的诗集《岁月青铜》直接切入我军当下强军现场,以结实饱满的形象、铿锵有力的语言,谱写了新时代的强军故事和热血诗篇,称颂了可亲可敬的基层官兵,塑造了真实动人的新时代军人风貌。
短篇小说奖获奖者董夏青青现场分享了她与边防战士一起冒雪巡逻的故事。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风吹得人寸步难行,干粮冻成了硬块。“冒雪巡逻我去过,顶着风攀登我也去过”,正是因为“去过”,董夏青青用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了边防战士的生活,了解到边防官兵的工作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她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边防战士心中的小黄花”。来自鲁迅文学奖的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她,也属于戍边的战士们。
当“人民艺术家”王蒙和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副镇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为报告文学奖获奖者颁奖时,现场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在重大主题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大主题创作以爱党爱国为鲜明导向,体现了文学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践行了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创作理念。比如蒋巍的《国家温度》,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留下了重要文学记录,也是一份珍贵的民族记忆与文学记忆。丁晓平的报告文学《红船启航》生动还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70余年间嘉兴人民对红船精神坚定的传承弘扬,有力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永葆初心、勇担时代使命的大党风采。
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勾勒出从时代英雄到平凡奋斗者的人物群像,折射出不同时代闪亮的精神图谱。正如铁凝所说:“当作家与党和人民一起奔赴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时,他自然而然就会被这沸腾的生活所打动,被可爱可敬的人民所感动。他的文字浸透了生活的汁液,也具有了时代的重量。”
随着“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书写乡村生活细节,表现农事、风物、民俗等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经由文学语言的擦亮,绽放出迷人的光泽。
“稻子熟了/在田野里/翻起了金色的波浪/大家夸夸棉花/它就笑咧了嘴/吐出雪白的软软的云朵”“种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芽/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见的地方/偷偷长大”“你长高 长高/长到天上去都可以/根在我心里”……这些充满童稚的诗句出自湖南怀化粟裕希望小学的小学生们创作的上千首诗歌中。几位“大山里的小诗人”代表也来到了颁奖典礼现场,他们不仅享受了和作家阿来一起为五位获奖诗人颁奖的荣光,还得到机会向在场的作家们发出邀请:“我的家乡很美,房前屋后都结满了金灿灿的橘子,可甜了。我想请在座的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到我们大山去看看,教我们写诗。”观众席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孩子们真诚邀约的诚挚回答。
“我是一名在青海湖边放牧的蒙古族人。”中篇小说奖得主、“80后”的索南才让这样介绍自己。身着华丽民族服装的他与观众分享他的故事,文学阅读如何引领他走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他在放牧之余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小说以当代牧民生活为蓝本,展现神奇辽阔、生意盎然的西部原野,亲爱依存的各民族兄弟,在无垠的原野上演绎了动人的青春传奇。
索南才让还回忆起了刚开始创作时一位文学期刊编辑对他的无私帮助。文学的荣光属于作者,也属于编辑。在“致敬编辑”环节,大屏幕上滚动着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编辑们的头像,他们的视野、判断和劳作参与塑造着中国文学的风貌和进程。他们是站在作家背后的人,守护着文学的理想和品格。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诗人贺敬之创作于1956年的《回延安》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名篇。此次为晚会全新创作的诗歌《回延安》既是向经典致敬,也重提文艺工作者“回延安”的初心与使命:“从延安出发/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书写着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从延安出发/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从延安出发/今天的我们/追随着先辈的方向/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立传/我们的笔下,豪情万丈,山高水长。”演员张凯丽和刘劲慷慨激昂的朗诵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万水千山中国道路……”在《不忘初心》的嘹亮歌声中,本次“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落下帷幕。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不忘初心再出发。蒋巍的一番铿锵之言代表了作家们的心声——
“今天,我和所有获奖作家列队在这个辉煌的夜晚,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出发,是一个作家最美的姿态!我相信,对于伟大中国梦和辉煌新时代所迸发的创造力,我们的想象力是永远不够的。只要有梦想,一切不可阻挡!”
(本报记者 饶翔 刘江伟 刘平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ent/arlx5vhq.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