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1日电 10日,“戏剧的城市温度”中希戏剧对话在菊隐剧场举行。与会嘉宾从各自导、表演创作实践的角度出发,回顾中希戏剧交流的历程脉络,展现中国戏曲和希腊戏剧的互鉴与交融。
“中国戏曲和希腊戏剧的碰撞和发生”圆桌对话现场。来源:主办方供图
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年的建都史,博大厚重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北京曲剧等多姿多彩的戏曲,而希腊首都雅典也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戏曲和戏剧作为中国和希腊文化的一部分,共同催生了北京和雅典的文脉发展,两个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也促进了戏曲和戏剧的不断演变和成熟,最终成为城市精神的象征。
在“城市与戏剧”主旨发言环节,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希腊国家剧院原艺术总监、导演斯塔西斯·利瓦西诺斯,希腊文化部原部长、导演、演员莉迪亚·孔尼奥尔杜作为参与中希戏剧文化交流的实践者,通过自身参与策划、创作、演出的经历,讲述了中希两国戏剧艺术家共同的合作和探索。他们从交流中获得灵感和养分再反哺到戏剧创作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国际视野的舞台作品。
活动现场,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国际戏剧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演艺集团和所属九家文艺院团也一直致力于国际戏剧交流工作,未来,北京演艺集团也将继续推动中外戏剧文化交流工作,用更多饱含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水准的戏剧作品,与世界各国共同演绎、分享戏剧之美。
在第一场圆桌对话中,北京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王珏,北京外国语大学希腊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尹亚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永恩,爱奥尼亚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持有人、希腊驻中国大使馆原教育和文化专员艾琳娜阿乌拉米杜以“中国戏曲和希腊戏剧的碰撞和发生”为题结合中国戏曲和希腊戏剧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特点,认为中希两国的戏剧碰撞和发生早已深深扎根在时间长河之中,深入而坚实。
在随后的第二场圆桌对话中,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主任于建刚,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洪玲,希腊导演、“2023欧洲文化首都”项目艺术总监米哈伊·马尔马利诺斯围绕“国际语境下如何探索戏曲传播的新途径”进行了研讨。他们认为戏曲的传播关键在“人”,创作者应该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同时,扎实练好基本功是走向世界的基础,以人类共同的情感脉络与观众产生共振是走向世界舞台的关键所在。(完)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ent/cxksn58a.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