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顶流」,翻车了。
相信大家最近都刷到过这张表情包。
图中这位卡塔尔小王子,因此一夜爆红。
「馄饨皮王子」「地主家的傻儿子」「摘头巾后反差有多大」……
各种萌化梗迅速刷屏。
一开始还算新鲜,但看多了未免叫人审美疲劳。
更何况,在卡塔尔王子摘个头巾都能上热搜的同时。
许许多多的中东女性却根本没有摘头巾的自由。
前不久,伊朗队也通过拒唱国歌的方式,声援「反头巾运动」。
强烈对比之下,热搜已经出现翻车迹象。
头巾话题,鱼叔已经聊过几次。
而实际上,中东女性所遭遇的不公,远不止一个头巾那么简单。
就在四年前,伊朗政府甚至明令禁止女性进入球场观赛。
乔装混入场地的女球迷一旦被发现,会被当场拘押,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一部电影就以此为题,摘得国际大奖。
但却因为拍出了社会真实的阴暗面,被伊朗列为禁片。
导演也因此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被封杀20年。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部富有现实意义的——
《越位》
آفساید
2005年的世界杯预选赛,伊朗和巴林竞争入场资格。
只要打成平局,伊朗就能闯入世界杯。
这对伊朗球迷来说,自然是最振奋人心的日子。
导演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呈现当天的氛围。
但,特别之处是——
全片完全没有正面呈现比赛场面,甚至看不到一个进球。
原因是,影片主角是6个伊朗女球迷。
自伊朗1979年革命后,「禁止妇女进入足球场」已是无人不晓的禁令。
「越位」本是足球术语,但影片借此隐喻女孩如何在围追堵截之下突进球场。
她们在头巾上扣上帽子,穿肥大的衣服。
瞒着家人,偷偷溜出门,混进前往体育馆的大巴。
在周遭的欢腾声中,警惕地拉过围巾。
当发现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时。
哪怕对方表现得并无恶意,她也要装成凶神恶煞的样子,恶狠狠警告对方别多嘴。
下车到门口买票。
被黄牛狠宰也不敢吭声。
可是,即使拿着和别人一样的票,依然无法享有和别人一样的入场资格。
检票人员早已接到指令,严查出入人员,坚决禁止女性进入。
为此,他们一个个搜身。
一个女孩因此不打自招,当场暴露。
她被拘押到后场空地的一个围栏里。
那里站着和她一样扮成男装的女孩。
有的人已经剪了短发,举手投足已经十分接近男性了。
也有更精明的女孩,直接偷来士兵的衣服换上。
看上去完全是个瘦弱的男兵。
还有更机智的,居然跟着外媒落座。
士兵担心惊动外国记者,闹出负面新闻,不敢轻举妄动。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即使一开始顺利溜进去,中途也还有可能会被发现,并直接在现场被带出。
坐在外媒旁边的女孩,还会引来刑警出洞,全程盯梢。
比赛一结束,她们将会被铐上手铐,直接带上军事法庭。
球场近在咫尺,热闹触手可及,可这一切都不属于她们。
6个女孩失落地困在围栏里,不断被球场内的声音吸引着。
对足球狂热的喜爱让她们不愿善罢甘休,也再分不出多余的心思。
她们还是以不同寻常的方式「看」完了这场比赛。
一开始,听士兵现场转述。
骂骂咧咧地抱怨伊朗落后。
射偏了?哪个球员?
一来一去,有问有答。
然后,一个女孩趁上厕所的机会偷偷溜进去看了一段,回来后给其他女孩讲述。
用石头原地画条中线,给每个人安排球员角色,现场还原一出比赛高潮。
还有半路被揪出来的假冒士兵的女孩,也绘声绘色地补充战况。
最后,比赛即将结束的时候,上级长官来了。
女孩们被集体送往警局。
被押送的路上,刚好是最后关键的三分钟。
她们顾不上考虑自己所面临的麻烦,屏息听着收音机里的实况转播。
警察停车买水时,她们也争分夺秒地盯着商店门口的电视直播。
种种非常规方式,拼凑了一场完整的足球比赛。
这部影片在拍摄时并没有常规地按已有的剧本走。
而是根据当天真实的比赛结果,顺其自然地引出了结局。
那场球赛以伊朗获胜结束。
电影也因此留下了一个喜气洋洋的结局。
比赛的胜利冲淡了过程的坎坷。
发自内心的喜悦也让她们忘了去控诉所遭遇的不公。
街道上所有人在跳舞、唱歌、放着烟花庆祝。
警车也滞留在路上,热情的球迷邀请士兵一起跳舞,餐厅老板也慷慨地分发啤酒和美食。
混乱之中,女孩们趁机溜下车,逃之夭夭。
虽说,严肃的社会议题被处理成一个观感轻松的喜剧。
但并未消弱其中的批判性,反而让荒诞性和讽刺感愈发凸显出来。
一个女孩只是想看场球赛,居然要如此大动干戈,还能闹出这么大的仗势。
那话说回来,到底为什么不允许女性看球?
此片也试图探究问题的答案。
片中,女孩被抓后也百思不得其解,苦苦追问士兵。
士兵们的回答也很值得玩味。
有人说,足球是男人的运动,即使是女人,也得是强壮的女人。
女孩举出反例,也有女教练,也有技术流的瘦小男球员。
她自己也是踢前锋的。
另一个士兵说,女性不能和男性一起看球。
女孩反问,看台上有日本女性,难道问题出在生错了国家?
士兵又说,因为日本女性听不懂伊朗男人骂的脏话。
女孩不解,所以是脏话的问题吗?
士兵说不过女孩,最后用上面要求的搪塞了过去。
充满悖论的对话,也嘲讽了官方的解答。
伊朗当局将球场对女性的禁令解释为「对妇女的保护」,声称可以避免她们在混乱的场合受到言语或身体上的伤害。
没人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却都默许着歧视的存在,甚至已经融入了潜意识中。
警察押走女孩时,顺便带走了一个私藏烟火的男孩。
男孩在意的不是自己被逮捕,而是觉得和这些女球迷在一个车上太丢脸。
一并被抹去的,还有女孩因此所承受的更惨痛的伤害。
片中,伊朗获胜后所有人都在欢呼,一个女孩却哭了。
她并不是球迷,却还是千方百计想混进球场。
原来,她是为了缅怀自己的球迷朋友。
2005年,伊朗对日本的世界杯预选赛中,7名观众死于踩踏事件,女孩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
这也是对真实悲剧的披露。
官方报道中,伊朗只放出6名遇难者照片,坊间传闻第7个受害者是女孩。
因为去过球场,女孩即使死亡都不被允许存在。
片中没有过多解释,哭泣的女孩只是要来7支烟火,举着火光穿过喧闹的人潮。
但导演没有挑破这层残酷背后的性别话题,表现激烈的反抗之姿。
而是用人与人之间你来我往的善念,寄托了对社会的美好愿景。
用竞技体育本身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芒消弭了性别的沟壑。
这些女孩虽然一直被区别对待,但从未因此迁怒他人。
士兵们推搡她、扣押她,但她还是会慷慨地借给他手机用。
她明明侥幸逃过了士兵的围堵,已经顺利到了球场上。
但听到士兵抱怨家境不好,母亲生病后无人帮忙耕地。
她担心士兵饭碗不保,看了一会就乖乖回去领罪。
这也使得一开始凶巴巴的士兵,最后反而都对她们很好。
愿意给女孩现场解说。
会在车上替她们调试天线。
还会停下车帮她们买水,答应她们各种请求。
尤其是结尾,球队胜利的时候,他们毫无芥蒂,露出同样的喜悦。
如此理想主义的影像,却以残酷的社会现实为代价。
导演贾法·帕纳西为了得到拍摄许可证,用化名递交了假的剧本大纲。
影片最终获得专业认可,拿下2006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但却被当局以损害国家形象为由禁止上映。
2010年3月,贾法·帕纳西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20年内不得从事导演、编剧等一切电影相关工作,不能接受国内外媒体访问,出境自由也遭严格限制。
电影被禁了,真实的「越位」还在继续发生。
2014年,英籍伊朗女子因入馆看排球赛被判一年监禁。
她在狱中绝食抗议。
2015年,伊朗女子因看比赛被拘。
女同胞为了声援她,买下来接连几日的门票,用大量空座以示抗议。
2018年3月,位于德黑兰的阿扎迪体育场打响联赛。
35名女球迷勇闯球场未果。
事情闹到当时正访问伊朗的国际足联主席耳中,主席敦促伊朗当局改变做法。
压力之下,伊朗政府才做出让步,允许女性进入体育场观看俄罗斯世界杯的直播。
但仅限于伊朗对西班牙小组赛。
最轰动的一次是2019年9月,一名女球迷被控「侮辱官员罪」「不戴头巾罪」等罪名,面临6个月到2年的监禁。
她在法院门口以自焚相抗,最终不治身亡。
以生命为代价,迫使伊朗政府终于解除40年的女性看球禁令。
2019年10月10日,伊朗主场的世界杯中,3500名女球迷被允许进入球场现场观看比赛。
今年世界杯上,能看到不少伊朗女球迷的面孔。
但女性的权利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开幕时无言的抗争,高举的「妇女、自由、生命」依然昭示着她们不公的处境。
今年预选赛上,还有报道称,数百名伊朗女球迷依然被禁止入场,还被警察用胡椒喷雾驱赶。
进入球场的还被要求配戴头巾,不遵守规定就会被道德警察拘捕。
无数伊朗女性还亟待新的「越位」。
可能有人认为,伊朗球场上的风波不过是保守的宗教产物。
但实际上,在尤为崇尚「男性气概」的体育领域,性别歧视问题早已昭然若揭。
比方说最近短视频平台很火的「世界杯手势舞」。
许多女性用户的评论区,涌入各种阴阳怪气的声音。
有放话「不懂球就不要蹭热度」的,还有出题考试的……自以为在抖机灵,实则暴露出一种可笑的优越感。
反观男性用户手势舞的视频,却很少出现此类评论。
好几条打着科普名义的热搜,都带着强烈的刻板印象。
调侃女性看球的肤浅。
默认对足球的认知水平与性别存在本质联系。
分明已经有那么多的女性运动员证明了体育无关性别。
但她们依然难逃作为第二性被打压。
谷爱凌被说太优秀了不好找婆家,巩立姣被记者问什么时候做自己……
一次次让人啼笑皆非。
《圆桌派》中,尹烨说,大脑没有性别二态型,所谓的男性气质、女性气质都是后天建构的。
性别从来不是边界,偏见才是。
公平地挥洒汗水,冲破局限,不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吗?
超越种族、地域、性别的盛会,不也是世界杯的可贵之处吗?
那么,比起嘲讽和对立。
多一点平视和尊重,或许能让倾斜的世界稍稍回正一些。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ent/diva810u.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