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妍
出品|网易科技《态℃》栏目
近日,华为问界品牌发布了M5 EV,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为AITO问界站台。在驾乘体验、空调、车内噪音等环节,余承东直接拉出特斯拉Model Y进行对比,称“问界M5 EV驾乘体验遥遥领先特斯拉Model Y”。
可以看出,问界这次“出手”,直接瞄准的就是特斯拉。
数据显示,问界上市后170天就完成超3万台交付,克服缺芯、疫情、高温、限电等因素影响,8月份单月交付破万,成为了成长最快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而另一面,特斯拉仍是这片市场的绝对王者,国内8月销量77000台,是广汽埃安、哪吒、零跑、蔚来、小鹏加起来的销量数字。
余承东与马斯克直接竞争,最终花落谁手?华为能从特斯拉手中抢夺到用户吗?华为对特斯拉的冲击,又会在国内自动驾驶市场掀起多大风浪?
近期,网易科技直播栏目《开聊》邀请到清华大学核研院锂离子电池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何向明,北京理工大学特别研究员张雷,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车东西总编辑张国仁共同对话,深度解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一、华为PK特斯拉,谁输谁赢?
《开聊》:可以看出,这次华为发布的AITO问界M5 EV直接瞄准的就是特斯拉Model Y,各位怎样看待余承东和马斯克这次的“直接竞争”?
何向明:我对于华为PK特斯拉是非常有信心的,华为当年去做手机也抢占了苹果很大市场份额。我的信心主要是来自于,整个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向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实力。比如,我们国家在电池领域拥有全球最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目前在这个领域我们是最大优势,在5G建设、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方向也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人才队伍,可以帮助车企少走很多弯路,少交很多学费,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车企超越特斯拉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张雷:从新能源汽车赛道来说,我们国家在关键零部件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上,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方面要好得多,我国的动力电池技术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我个人比较看好这片市场,也比较看好华为,不能说华为一定会把特斯拉打到地上去,摁着打,但最起码可以做到匹敌特斯拉。我始终觉得,车企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企业管理的成功,一个汽车产品最终能否被大众接受,并成为一个长久不衰的品牌,更多时候跟企业文化、研发实力正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属于相对先进的水平,所以我非常看好华为。
张国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至少分解成三个部分来看:第一个,为什么华为要PK特斯拉?这是一个典型的新人入场上来就要吊打头部玩家的案例,华为不管是自己下场造车,还是帮助车企造车,本身还是个新玩家。当年,华为宣布做手机的时候,也是天天喊着要吊打苹果,最终也做了很高的一个位置。余承东在PPT中多次提到了跟Model Y的对比,强调华为PK特斯拉这件事,有一些营销的成分存在。
第二个,华为要干掉特斯拉,是要在技术上比特斯拉更厉害?还是要在销量上超过特斯拉?目前来看,至少华为从销量上超过特斯拉还是很难的,在技术方面结合国内的产业环境,确实可以值得深度讨论。
第三个,结果到底谁赢谁输?我觉得谁干掉谁这件事,如果脱离时间维度讨论,可能没有太大意义。
《开聊》:谈到新能源车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充电与续航,从电池技术上来比较,特斯拉和华为问界二者谁输谁赢?
何向明:其实,特斯拉的技术非常的一般,它使用的电池是市场上早已经大规模产业化的索尼电池。这几年特斯拉的电池技术是起来了,但其实好多技术也是用咱们国内企业生产的,所以技术层面并没有说好到哪去了,国内的很多电池技术比特斯拉好很多。它的成功并不是靠电池或者什么技术,而是它的商业宣传和商业运作,这是我们国内企业需要学习的地方。
《开聊》:很多消费者非常关注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和华为问界哪家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以及智能化越高就越好吗?
张雷:这个问题其实不太好回答,消费者所说的智能化和我们学界所讲的智能化,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在学界,智能化指得是自动驾驶技术,而汽车消费市场宣传的智能化,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主要讲得是人机交互系统或娱乐系统等。
从狭义的自动驾驶技术上讲,就现在的技术水平而言,未必是智能化程度越高越好,因为迄今为止,真正安全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没有上路。即使是特斯拉,也仅仅是有限场景的自动驾驶。现在新能源汽车厂商所宣称的智能化,更多还是消费者侧重的人机交互感受,这方面的智能化程度可以认为越高越好。
《开聊》:问界M5 EV后驱标准版28.86万,四驱性能版31.98万。有评论称,这个定价直接杀入了Model Y腹地,怎样看待这个评价?
张国仁:我们针对问界M5 EV和特斯拉Model Y,认真的研究过它们的定价策略,发现问界在这个维度确实特别针对Model Y。比如,问界M5 EV性能版是31.98万,比Model Y的标准版价格只贵了2900块钱,也就是买问界的性能版比买特斯拉的标准版就贵了不到3000块钱,华为用性能版去打特斯拉的标准版,有点田忌赛马错位竞争的感觉,从这个角度问界的性价比是可以的。
二、中国车企距离特斯拉还有多“远”?
《开聊》:就像当年的国内手机市场,华为蚕食了苹果不少的销售份额。在华为以及“蔚小理”的冲击下,特斯拉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吗?
何向明:我想这个压力肯定是存在的,也来自于多个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中美两大国的关系不好,互相不信任,其实对于特斯拉也有影响。从民族情感来说,我们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从舒适度、外观以及智能化各个方面,其实并不比特斯拉要差,再加上维修成本更低,这些会成为国产品牌的一定优势。
我相信,国产品牌很快就能做到吃掉特斯拉一部分的用户群,特斯拉的增速会放缓,国产品牌增长率会更快。但也不存在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全部被中国企业占掉,这种概率比较小。
张国仁:第一个,是看它的焦虑来自于哪里,是来自于自己还是对手?前期,其实是它的焦虑主要是来自于自己。第一个是产能跟不跟得上?那么多人买你的车,能不能把那么多车给造出来?
第二个焦虑是特斯拉在手的订单正在减少,过去几个月特斯拉在手的订单从40多万辆减到了30多万,这也是国内为什么特斯拉会给新车提供8000块钱的保险补贴,在订单方面它已经存在了焦虑。
第三个,是市场环境是否会受到影响?目前特斯拉工厂在上海落地,前期政府对它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个角度来说是欢迎的,但之后社会面的一些观念等等变化,会不会对特斯拉造成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的地方。
至于来自于对手的焦虑,我觉得用户群重叠部分会存在争夺。随着市场的发展,随着对用户争夺的加剧,随着新能源车出货量不断提升,不可避免的要形成价格段的重叠,然后用户的重叠,这个时候肯定是有竞争了。
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点,就是特斯拉也会反击,你可能来抢我Model Y的市场,那我会不会在中国本土推出一款价格在20万左右的车型?可能这就对国内的造车企业将产生比较强烈的影响。如果国内的车型对它形成了威胁空间,未来或许特斯拉会推出更多车型也去抢你的市场,所以竞争目前来看是一个动态的。
《开聊》:从2014年我们就成长起了众多造车新势力,包括现在很多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目前在纯电车型上仍没有人能够超越特斯拉,背后原因是什么?
何向明:其实特斯拉从树立品牌开始,慢慢已经成为了电动车的代名词,就像手机市场的iPhone,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印象很难被撼动。公众接受一个新鲜事物的过程实际上非常缓慢,特斯拉早期进入市场也花了很多时间,交了很多学费,但也确实带动了电动车的发展,甚至很多人因为特斯拉才知道电动车。走到今天,这个品牌在大众心目中形象已经扎根了,甚至产生了非理性的,“我就喜欢特斯拉”的粉丝很多,在品牌性等方面领先了国内厂商太多。
张国仁:如果从销量角度来讲的话,五菱宏光有款3万块钱的电动车,销量已经超过特斯拉了,这叫不叫超越?然后,以比亚迪2022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在中国市场纯电动车的销量铁定会超过特斯拉,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如果你说,要在品牌力、影响力、技术成就、历史地位等等方面去超越特斯拉,这是短期内绝对无法超越的。特斯拉本身就是电动车的先驱,说白了它是最早实现规模化量产的玩家,历史地位已经在这了,你怎么可能去超越它?从影响力和历史地位肯定是没有办法的,能够超越它的是市场、销量以及公司的规模市值。但国内车企最高市值的是比亚迪,超过了一万亿人民币的市值,距离特斯拉也差了7倍,想要超越的难度其实也很大。
《开聊》:电动车三大件电池、电机、控制器,都是电动车上最重要的存在。在这些核心方向上,我们与特斯拉的差距有多大?中国车企应该如何继续努力?
张雷:首先,咱们国家在电池系统的研究,包括电芯和系统技术方面,基本处于第一梯队;在电机方面,我个人意见,国内生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比世界最高水平要低1%~2%;在电控方面,特斯拉在整车电子电器架构方面是领先于我们国内厂商的。所以综合来看,在三电系统上,特斯拉还是整体处于领先位置的,但是领先幅度不是不可超越。
但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技术发展潮流来看,三电系统并不是大家竞争的主战场,而是只是一个基础盘,未来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人机交互和自动驾驶,这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一个核心点。
三、未来电动车市场格局会怎样?
《开聊》:马斯克最近发表过一则言论,“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像今天看待蒸汽机一样看待汽油车,现在购买汽油车的残值会比人们想象的要低得多?”各位对此的看法是怎样的?
张国仁:我是认同他这个观点的,但也觉得有点太绝对了。我们完全可以对比消费电子产业,十几年前有土豪花上万块钱去买诺基亚的滑盖手机,大家不会觉得他盲目,因为那个时代这就代表了最新的通信科技,但到了现在谁还会觉得滑盖手机值上万块钱?
目前,二手车平台上燃油车已经非常便宜了,但燃油车必然也会有它的历史地位,即使电动车已经占到90%,燃油车也仍然会有它的市场,会有它的拥趸,只不过人群会收窄。我觉得马斯克这话要更严谨一点,可能90%以上的燃油车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但是还回有一部分用户需求存在。毕竟燃油车代表了一种机械时代的制造巅峰,这种情怀还会存在。
何向明:首先,传统燃油车本身的价值就在下降,燃油车不用了就是一坨一坨的铁,但是电动车里面是镍锂锰等等,从本身的价值来看,电动车就比燃油车要高很多。其次,我们现在购买新车的成本越来越低,那么旧车肯定就会贬值,这是燃油车价值降低的核心原因。至于,类似传统燃油车禁售导致价值降低这类原因,我不太同意,这还很遥远。
《开聊》:很多人都在说汽车最终会是纯电的天下,那么现在火热的增程以及插混车型,是不是买了过几年就会被淘汰了?
张国仁:现在大家的共识应该是未来汽车100%是新能源的,这个是必然的,但并不一定是纯电动的。至于是不是要完全让纯电动替代混动,其实选择要交给市场,对于跑长途等特定需求而言,混动其实更有保证,我觉得会共存很长一段时间。
《开聊》:现在市面上新能源车的宣传五花八门,很多消费者也不懂电车,究竟是该看舒适度、续航、电池性能,还是该看智能化程度、服务网点、售后等方面呢?
张雷:我会更多的去关注车辆的安全性,尤其是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现在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中,80%~90%都是由于动力电池系统及其附件的电气故障引起的,而且这种事故都很致命,如果没有办法及时逃生,可能会对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我会在购买时考虑电池系统到底是谁集成的,用得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电池,可能会选续航里程不太高,更偏重电芯选用更稳定材料的车型,这样的话安全性更高。
张国仁:我觉得作为消费者而言,考虑这辆车值不值得买,我觉得有两个维度可以参考。第一个,你就看交付量,一款车交付量多了,暴露的问题也更明显,它如果真有什么问题,这么多样本下应该更容易暴露出来。第二个,可以根据产品的迭代周期来判断,一款产品迭代到第三代、第四代还活着,同时产品还在越做越好,同时还有口碑,基本上也没什么问题。
其实这也是大家为什么去买特斯拉的原因,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验证,经过了大量样本的验证,硬件方案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代,已经经过了周期的考验。
《开聊》:新能源车最终的市场格局会是怎样的?哪个品牌可能与特斯拉一决高下?
张雷:我觉得新能源汽车赛道,如果是单一企业去挑战特斯拉可能比较困难,哪怕是华为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何向明:未来几年内,我们的车企想要赶超特斯拉,我觉得是不太可能。但是再往后走,我们国家会有很多车企超过特斯拉。在什么时候?在中国的GDP总量是美国的两倍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会有很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研究成果,也不会再被美国“卡脖子”,我们的企业发展将站在制高点,这个与“民营”或者“国营”没有任何关系,到那时候我们所有领域都会全面超过美国,这是肯定的。
张国仁:第一个是从市场方面考虑,国内车企跟特斯拉竞争的核心优势在哪?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就是市场,我们有14亿人口,每年2000万的汽车销量,这个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力。从未来长远来看,我觉得未来全世界有一半的新能源车是来自于中国,就和手机一样。同时,在Top5的核心玩家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品牌来是我们中国品牌,我觉得这是完全未来可期的。
【相关文章】
★ 近10万亿元财富蒸发!2022年熊市下的亿万富豪:前10名9位身家缩水,马斯克、扎克伯格遭腰斩,LVMH集团掌舵人登顶首富
★ 维信诺:不便回应供货华为Mate50屏幕 目前公司销量持续增长
本文地址:https://www.qubaike.com/hotnews/t4lk53gd.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