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示例】卿勿为~,使人悒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
【近义词】靡靡之音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详细解释】1、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厅仍在播放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
2、情种旁有一本小册子,乃我生平之作,算不上杰作,亡国之音而已。
3、儒家推崇的就是这些礼乐,把流行乐看成是郑卫之声,亡国之音。
4、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厅仍在播放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
5、晚唐五代的郑卫之音、流靡之变太低俗,南唐君臣的亡国之音太哀伤,都不适合大一统王朝的时代气氛。
6、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7、京城百姓都觉得这无异于荆棘铜驼,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8、我认为张庆熊老师的《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似乎有“言过其实”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