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fā lóng zhèn kuì |
---|---|
成语解释: | 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
成语出处: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成语例子: | 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
百度百科: | 发聋振聩释 义 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聩,不能读作“ɡuì”。 |
成语易错: | 振,不能写作“震”。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比喻唤醒麻木的人 |
成语造句: | 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
成语典故: | 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发聋振聩的目的。 |
英语翻译: | lit. so loud that even the deaf can hear (idiom); rousing even the apathetic |
成语年代: | 近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醍醐灌顶 |
启聩振聋
震耳欲聋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郑昭宋聋
以聋辨声
耳聋眼花
不痴不聋
推聋妆哑
振聋发聩
推聋作哑
舌敝耳聋
眼瞎耳聋
装聋卖傻
不瞽不聋
装聋装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