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bàn diào zi |
---|---|
成语解释: |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
成语出处: |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
百度百科: | “半吊子”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熟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该熟语的意思是指:①不通事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着的人;②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③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追根溯源,这个熟语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在我国古代,最常见的货币是铜钱,而铜钱一般为圆形方孔。为了便于携带和计算,至迟从汉代起,人们就已开始时将铜钱用细绳串起来,这种穿铜钱的绳子在汉代时被称“贯”,如《史记·平准书》中就曾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贯”又成了货币计量单位,“一贯”相当于一千文(由于铜钱正面铸有文字,故一枚铜钱又称“一文”)。可能是由于钱串提起时往下垂吊的缘故,到了清代“一贯”又被称“一吊”。而半吊(即五百文)为一吊的半数,不满串、不成吊(貌似有“不成'调',不着调”之意?),所以人们就用 “半吊子”(或“半吊”)来喻称多种不好的人或事物。 |
结构形式: | ABC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 |
成语造句: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人缘也是靠自己,自己是个半吊子,哪里来的朋友?” |
英语翻译: | smatterer; dabbler; tactless and impulsive person |
成语年代: | 现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近义词: | 半瓶醋 |
半青半黄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半涂而罢
文选烂,秀才半
江山半壁
才不半古,功已倍之
半信半疑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半丝半缕
一知半解
半夜敲门不吃惊
梧桐半死
半斤八两
毁誉参半
黑更半夜
秀才人情纸半张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半吊子
形影相吊
形影自吊
花马吊嘴
棚扒吊拷
吊尔郎当
吊民伐罪
吊誉沽名
吊胆惊心
惊心吊胆
庆吊之礼
伐罪吊人
吊死问生
惊心吊魄
悬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