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ào zǐ
拼音:shè lǐ
代理。《左传.昭公十四年》:「士景伯如楚,叔鱼摄理。」
神的指导、安排、保护、维持等事。
拼音:shè dié
拼音:shè liǎn
拼音:niè pán
◎ 涅槃 nièpán
[nirvana,bana] [佛教]∶正觉的境界,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我亦已灭尽,达到寂静、安稳和常在
佛教修行者的终极理想。为梵语nirvāṇa的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指灭一切贪、瞋、痴的境界。因为所有的烦恼都已灭绝,所以永不再轮回生死。涅槃并非死时才能证得,肉身尚在者称有余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称无余依涅槃。一般也用来尊称出家人去世。唐.李华〈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报年之限,涅槃之时,同于如来。」也作「寂灭」、「圆寂」。
英语 nirvana (Buddhism)
德语 Nirvana (Sprachw)
法语 nirvana
拼音:nán míng
明亡后,其残余力量南移,先后在中国南方建立的政权。其间历经福、鲁、唐、桂诸王,及郑氏三代经营台湾,至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灭郑为止,这一段奉明为正朔的历史,史称为「南明」。
河川名: (1) 在大陆地区山东省滕县东南,源出于峄县黑风口的山泉,西经奚公山,会于薛河。(2) 在大陆地区贵州省,下游注入乌江。
山名。在浙江省新昌县南。一名石城山。
英语 Nanming district of Guiyang city 貴陽市|贵阳市[Gui4 yang2 shi4], Guizhou
拼音:nán zhuàn
南方口味的菜肴。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往时南馔未通,京师无有能斫鲙者,以为珍味。」,
拼音:nèi xiù
◎ 内秀 nèixiù
[be intelligent without seeming so] 指人外表粗笨而实际上聪明、细心
拼音:nèi cān
◎ 内参 nèi-cān
[internal reference] 内部参考读物
太监。《北齐书.卷八.幼主帝纪》:「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资治通鉴.卷一七○.陈纪四.宣帝太建三年》:「太后怒,遣使就内省以弓弦绞杀子琮,使内参以库车载尸归其家。」
只供一部分特定人员阅读的资料。
拼音:nèi dì
◎ 内地 nèidì
(1) [inland]∶一国或一地区的远离大都市或文化中心的部分
各种深奥的思想家们分别来自纽约市和内地
引导这个美国人离开国外的大城市,到内地去,到乡村小酒店和小旅店去
(2) [up-country]∶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内部
阑入内地。——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landlock]∶内陆国或地方
(4) [interior]∶[洲、国家或王国的]内陆部分
我国的内地
(5) [hinterland]∶位于海岸或其他特定地方的后方之地区
◎ 内地 nèidì
(1) [midland]
(2) 在一国内部;远离海岸
(3) 关于内地,属于内地,有内地特征
(4) 周围被陆地所包围或几乎被包围的地方
(5) [inland]∶在国家内部
内地城市
(6) [up-country]∶一国或一地区中心地带
躺在那处的那个内地医院里
内地大壁炉
内地利益的代表们
京畿以内之地。《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反外地 2.海外 3.边疆﹑边境﹑边区﹑沿海
本国。《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巡幸江南,如在内地。」近本地 3.腹地,内陆反外地 2.海外 3.边疆﹑边境﹑边区﹑沿海
内部之地,距离边疆或沿海较远的地区。《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先零侵境,赵充国迁之内地。」《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过此以往,一入内地,便是野蛮所居。」
非通商之口岸。
拼音:nèi wài
◎ 内外 nèi-wài
(1) [inside and outside]∶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内外有别
(2) [domestic and foreign]∶本国和外国
内外反动派
(3) [both sides]∶两边
长城内外
(4) [both within and without]∶在…里面和在…外面;在…内部和在…外部
内外夹攻
(5) [both at home and abroad]∶国内外
内外交困
(6) 宫里宫外 [within and without of the palace]
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 内外 nèiwài
[around;about]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内部和外部。《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近表里
修身和行事。《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近表里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或规矩。《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做太太的人,只该 坐在房里,替你装围碟、剥果子、当家料理;那有个坐在厅上的?惹得人说你家没内外。」
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青州,约莫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拼音:nèi wù
◎ 内务 nèiwù
(1) [internal affairs]∶一国内部的事务。旧指宫廷内的机要事务
(2) [daily routine tasks to keep the barracks ,etc.clean and tidy]∶集体生活室内的日常事务
整理内务
国内的政治事务。《公羊传.隐公二年》汉.何休.解诂:「凡书会者,恶其虚内务,恃外好也。」
宫廷内的事务。《南史.卷七○.循吏传.序》:「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职。而王略外举,未遑内务。」
集体生活中室内的日常事务。如叠棉被、打扫地板等。
拼音:nèi jiān
旧时指母丧。唐.杨烱〈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君年十一丁内艰,朋友相哀。」《新五代史.卷五四.杂传.李琪传》:「其兄珽,唐末举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丁内艰,贫无以葬,乞食而后葬。」也作「内忧」。
拼音:nèi náng
内幕。
家产、资财。《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贴身服用及收藏备用的衣物钱财。《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姐姐现有的妆奁,别的我不知道,内囊儿舅母都给张罗齐了。」
拼音:nèi mèi
称谓。称妻子的妹妹。《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渊传》:「渊妻,太祖内妹。」也作「内娣」。
拼音:nèi yè
拼音:nà zhēng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四礼。男方择一吉日,送礼物章服到女家的礼节。《仪礼.士昏礼》:「纳征,玄?、束帛、俪皮,如纳吉礼。」《礼记.昏义》:「纳征、请期。」唐.孔颖达.正义:「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昏成。」也称为「纳币」。
拼音:nà mìng
送死。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岂知这船不是收命的船,倒是纳命的船。」《西游记.第五回》:「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
拼音:nà lù
拼音:nà yǒu
拼音:nà jǐn
拼音:ní gōu
拼音:nǐ men
◎ 你们 nǐmen
[you] 与之说话的一些人
我到时候通知你们
第二人称的多数代名词。《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们正在青年,须要晓得安身立命的道理。」
拼音:nì zhī
预知。宋.苏洵〈管仲论〉:「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拼音:nì shé
倒折回旋。汉.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横流逆折,转腾潎洌。」唐.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拼音:nì zhì
拼音:nì làng
拼音:nì móu
拼音:nì lí
拼音:nì jiàng
拼音:nì bǔ
拼音:nǔ gōng
◎ 弩弓 nǔgōng
[crossbow] 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将箭射出的古代弓
武器名。古代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英语 crossbow
德语 Armbrust (S)
拼音:nù yǒng
拼音:nǎi gōng
你的父亲。通常为父亲对子女的自称。《汉书.卷六六.陈万年传》:「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也作「乃父」、「乃翁」。
自称的傲慢语。《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汉王辍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
拼音:nǎi xī
拼音:nài màn
拼音:nài shì
拼音:nián jiǎ
年龄。宋.刘克庄〈木兰花慢.新来衰态见〉词:「思量减些年甲,怎奈何!须与鬓难瞒!」《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门外一个后生,年甲三十。」
拼音:nián míng
拼音:niàn bái
◎ 念白 niànbái
[spoken parts of a Chinese opera] 戏曲中的道白
戏曲中人物的独白或对话。有韵白、口白两种,韵白接近官话,有明显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字音较为拖长;口白则接近各地方日常语言,但又比口语夸张。也称为「宾白」、「念白」。
拼音:niàn shū
◎ 念书 niànshū
[study;recite] 读书
诵念书籍。《红楼梦.第二四回》:「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得黑眉乌嘴,那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也作「念书」。近读书
拼音:niàn suān
拼音:níng kāng
拼音:nǚ juàn
◎ 女眷 nǚjuàn
[womenfolk of a family] 指女性眷属
家中的女性眷属。《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是夜因为德容小姐佳期将近,先替他簪了髻,设宴在后花园中,会集衙中亲丁女眷,与德容小姐添妆把盏。」《红楼梦.第一三回》:「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
英语 the females in a family, womenfolk
德语 Frauen in einer Familie, weibliche Familienmitglieder
法语 les femmes d'une famille
拼音:nǚ sè
◎ 女色 nǚsè
[woman’s charms] 女子的美色
贪恋女色
女子的美色。《荀子.乐论》:「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儒林外史.第三○回》:「比如要在梨园中求,便是爱女色的要于青楼中求一个情种,岂不大错?」
英语 female charms, femininity
德语 weibliche Reize
法语 charmes féminins, féminité
拼音:nǚ wū
◎ 女巫 nǚwū
[witch;sorceress] 古时跳舞迎神并管祈祷占卜的女官,后来指装神弄鬼替人祈祷的妇女
古代以歌舞迎神,为人祈祷的女官。《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祓除衅浴,旱暵则舞雩。若王后吊则与祝前,凡邦之大烖歌哭而请。」
以通鬼神,为人祈福消灾、占卜等为职业的女子。《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的每本是汴梁一个女巫。靖康之乱,有宫女婢逃出民间,见了小的们,误认做了柔福娘娘。」也称为「巫婆」。
英语 witch
德语 Hexe (S, Philos), Zauberin (S)
法语 sorcière, sorcellerie
拼音:nǚ shī
古代对于教授妇女功事者的称呼。《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句下汉.毛亨.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女子的楷模。《梁书.卷七.皇后传.太宗王皇后传》:「后幼而柔明淑德,叔父暕见之曰:『吾家女师也。』」
尼姑。《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却说非空庵原有两个房头,东院乃是空照,西院的是静真,也是个风流女师。」
拼音:nǚ kè
女性宾客。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送女客,急三盏而退,谓之『走送』。」《通俗常言疏证.妇女.女客》引《玄怪录》:「蜀帅章仇谓其妻曰:『何不盛设盘筵,邀集女客?』」
吴地俗称妇人为女客。如:「令堂真是天下知名的女客。」
拼音:nǜ rán
惭愧的样子。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恧然自媿,不之信也。」
拼音:nán q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