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shòu dù hé
拼音:sān tú
地名。古代指太行、轘辕、崤渑,皆在今河南省境内,为险要之地。《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
印度宇宙观中将众生存在的世界分成五或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而将畜生、饿鬼、地狱三种处境悲惨的状况,称为「三涂」。三涂是借用中国儒家经典《左传》「三涂」一词,表示危险之处,以之翻译梵语apāyagati。《贤劫经.卷六》:「消世无益法,灭化三涂厄。」《西游记.第一二回》:「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也称为「三恶道」。
拼音:sān tú
拼音:sān wò fà
拼音:sān yǐng
拼音:sān yù
拼音:sān hú
拼音:sān liù jiǔ bǐ shì
拼音:sān lüè
书名。相传为黄石公所撰,圯上老人授以张良之兵书,今本凡三卷,乃后人依托。
英语 see 黃石公三略|黄石公三略[Huang2 Shi2 gong1 San1 lu:e4]
拼音:sān jīng
地名。后魏时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省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沘阳(今河南省沘阳县),合称为「三荆」。
一棵有三分枝的荆树。比喻同胞手足。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拼音:sān láo
拼音:sān zhuǎn sì huí tóu
拼音:sān zūn
拼音:sān zhǐ xiàng gōng
拼音:sān qīng màn
拼音:sān pǐn xiù cái
拼音:sān sù yún
拼音:sān tiáo
解释
拼音:sān tíng
拼音:sān wéi
拼音:sān zhān sān běi
三次作战,战败三次。形容屡次战败。《国语.吴语》:「三战三北,乃至于吴。」反所向无敌
拼音:sān děng jiǔ gé
旧时指人的等级。引申作分高下、不平等。《金瓶梅.第六二回》:「李大姐倒也罢了,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
拼音:sān dà jì lǜ
拼音:sān bái cuì
拼音:sān jué shì láng
拼音:sān jiǎo yǎn
俗称有锋棱之目,是凶恶狠毒的相貌。
拼音:sān fū chéng shì hǔ
拼音:sān dōng èr xià
拼音:sān gū
拼音:sān huí wǔ jiě
拼音:sān gēng
拼音:sān jì
夏、商、周三代的末世。《汉书.卷一○○.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文选.班固.典引》:「俾其承三季之荒末,值亢龙之灾孽。」
春秋鲁昭公时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
印度历法,一年分为春、夏、冬,或分为干季、暑季、雨季等三季。
拼音:sān bǎn
小船。或附挂于海船上;或长竹束成,用于近海捕鱼;或首尾置炮,两旁具桨,用以 作战。也作「舢板」、「舢舨」。
古代筑墙用的板。每块板二尺高,三板高六尺。《战国策.赵策三》:「今城不没者三板。」
拼音:sān cì
拼音:sān yù sān xūn
三次沐浴,三次熏香。以表待人极为礼貌与尊重。唐.韩愈〈答吕医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也作「三衅三沐」。
拼音:sān yè chóng
动物名。古生代地层中特产的甲壳类,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繁衍甚众,化石遍布全球,为动物中最古者。体椭圆,分头、胸、尾三部,背甲发达,有纵沟二条,分划全体为三,故称为「三叶虫」。
拼音:sān yán sǎn gài
解释
拼音:sān qiān dì zǐ
本指孔子的三千个门生。语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后比喻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唐.杜甫〈又示宗武〉诗:「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拼音:sān shí liù cè
拼音:sān biān xíng
◎ 三边形 sānbiānxíng
[triangle] 三角形
拼音:sān bǎi
拼音:sān yáng wǔ shū
拼音:sān yī sān ràng
三次作揖,三次谦让。为古代宾主之间的礼节。《周礼.秋官.司仪》:「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
拼音:sān yīn
中医指太阴、少阴、厥阴的合称。包含了手三阴与足三阴,共六条经脉。可辨证在身体深部或五脏有病否。
拼音:sān fān zǐ
拼音: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xiàng guǐ
解释
国语辞典
形容人长相难看、丑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朱世远见女婿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好生不悦。」
拼音:sān hú
拼音:sān jiā
春秋时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公族。《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三国魏.何晏.集解:「三家谓仲孙、叔孙、季孙。」参见「三桓」条。
春秋末年,分晋的韩、赵、魏三卿。
三皇。《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参见「三皇」条。
夏、商、周三代。汉.王充《论衡.正说》:「案礼,夏、殷、周三家相损益之制,较 著不同。」
《经书》的三家。如书经有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礼经》有大戴、小戴、庆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三户人家。宋.陆游〈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拼音:sān jiào bù yī
拼音:sān nián b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