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ò qū bù shēn
拼音:huò lù dà xíng
拼音:huò huì gōng xíng
公然以财物行贿、受贿。《隋书.卷六三.卫玄传》:「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也作「贿赂公行」。
拼音:huò lù gōng xíng
公然以财物行贿、受贿。《晋书.卷五九.齐王冏传》:「操弄王爵,货赂公行。群奸聚党,擅断杀生。」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唐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货赂公行,权要请托之害。」也作「贿赂公行」。
拼音:ké tuò chéng zhū
本指咳吐喷散的唾沫,状似珠子。典出《庄子.秋水》。后比喻言谈不凡或文词优美。《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咳唾成珠玉,挥袂出风云。」也作「欬唾成珠」。
拼音:hái jīng bǔ nǎo
拼音:huán yuán fǎn běn
拼音:huán nián què lǎo
拼音:huán zhū mǎi dú
拼音:huán yuán rǎn liào
拼音:huán chún fǎn pǔ
拼音:hǎi kū shí làn
◎ 海枯石烂 hǎikū-shílàn
[(even if) the seas run dry and the rocks crumble] 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也指永久不变,多用作誓词
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金· 元好问《西楼曲》
海水枯干,石头风化粉碎。形容经历时间长久。后多用以表示意志坚定,永久不变的盟誓之词。《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也作「石烂海枯」。近天长地久,坚韧不拔,矢志不移
英语 lit. when the seas run dry and the stones go soft (idiom), fig. forever, until the end of time
法语 (expr. idiom.) quand les mers s'assèchent et les pierres deviennent douces, pour toujours, jusqu'à la fin des temps, serment de fidélité éternelle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 海市蜃楼 hǎishì-shènlóu
[[mirage] 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后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
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隋唐遗事》
蜃,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作用,而得远处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近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虚无缥缈
拼音:hǎi kuò tiān kōng
◎ 海阔天空 hǎikuò-tiānkōng
(1) [as boundless as the sea and sky;unrestrained ard far-ranging] 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
天下那里有但辨方向,不论远近,向海阔天空的地方,乱开炮的道理?——《官场现形记》
(2) 亦比喻言淡漫无边际
发了些海阔天空的议论。——《文明小史》
形容天地辽阔而无边际。唐.刘瑶〈暗别离〉诗:「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近天南地北,天南海北 3.不著边际,海说神聊
比喻心胸开阔或心情开朗。《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个心思,却是海阔天空的一个性气。」
无拘无束,漫无边际。《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到上海游学,不三不四合上了好些朋友,发了些海阔天空的议论,什么民权、公德,闹的烟雾腾天,人家都不敢亲近他。」近天南地北,天南海北 3.不著边际,海说神聊
拼音:hǎi yàn hé qīng
◎ 海宴河清 hǎiyànhéqīng
(1) [omen of peace in the country with river clear and sea calm] 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旋闻海宴河清,远播民舒物泰。——五代· 欧阳熙《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
(2) 亦作“河清海宴”。
拼音:hǎi dǐ lāo yuè
◎ 海底捞月 hǎidǐ-lāoyuè
(1) [try to fish out the moon from bottom of the sea —— strive for the impossible or the illusionary]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虽然费了许多心机,耍了不少花头,却终是海底捞月。——郭沫若《洪波曲》
(2) 也说“水中捞月”
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如:「他是有名的铁公鸡,跟他借钱,简直是海底捞月,我看是没指望了。」也作「海中捞月」。
形容弯腰向下捞起的姿势。如:「他猛下腰,来个海底捞月,就把球救了起来。」
麻将上指最后一张牌自摸。也称为「海底摸月」、「海底捞」。
拼音:hǎi kuò tiān gāo
拼音:hǎi dōng tōng bǎo
拼音:hǎi shuǐ shēng sù
拼音:hǎi yáng gōng yuán
拼音:hài rén wén jiàn
解释
拼音:hài rén bù qiǎn
◎ 害人不浅 hàirén-bùqiǎn
[cause infinite harm to peole;do people great harm;inflict a person not shallowly] 把别人坑害得很厉害
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西游记》
对人危害很大。《西游记.第六四回》:「师父不可惜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如:「赌博令人倾家荡产,真是害人不浅!」近贻害不浅
拼音:hài shēng dùn jiǎo
拼音:hēi gū lōng dōng
◎ 黑咕隆咚 hēigulōngdōng
(1) [very dark]∶很黑暗
(2) [pitch-dark]∶漆黑的
天还黑咕隆咚的,他就起来了
拼音:hēi shuǐ mò hé
拼音:hēi bái fēn míng
◎ 黑白分明 hēibái-fēnmíng
[in sharp contrast] 比喻好与坏分得清清楚楚
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信权》
黑色、白色区分明显。如:「斑马身上的颜色黑白分明,煞是好看。」
比喻是非善恶分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清史稿.卷三六四.汤金钊传》:「朝有诤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无伤于政体, 不胜欣悦!」也作「白黑分明」。
形容眼睛清澈明亮。如:「小孩子的眼睛黑白分明,心地天真无邪。」
拼音:hēi bù liū qiú
拼音:hēi bái hùn xiáo
黑或白都分不清楚。比喻是非颠倒、好坏不分。《明史.卷一六四.聊让传》:「君子见斥,小人骤迁,章奏多决中旨,黑白混淆,邪正倒置。」
拼音:hēi gǔ lóng dōng
拼音:hēi méi wū zuǐ
形容面目黝黑、肮脏、不干净。《红楼梦.第二四回》:「弄得黑眉乌嘴,那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
拼音:hēi gǔ liū qiū
拼音:hēi xīn wāi jiān
拼音:hēi jiā bái rì
解释
国语辞典
整天整夜,一天到晚。《红楼梦.第二一回》:「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
拼音:hōng dòng yī shí
拼音:hōng yún zhì yuè
拼音:hōng tiān liè dì
拼音:hóng jiǎng fēng liú
拼音:hong chi yuan mo
拼音:hóng xiāo yǔ jì
拼音:hóng chǐ bù jīng
拼音:huān shēng xiào yǔ
◎ 欢声笑语 huānshēng-xiàoyǔ
[cheerful chatting and laughing] 欢乐的说笑声
礼堂里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拼音:huān wén biàn gē
拼音:huǎn jí qīng zhòng
解释
国语辞典
各种事情都有主要和次要、紧急和缓慢等状况的差别。如:「热心虽是好的,但事情总有个缓急轻重,不能厚此薄彼。」也作「轻重缓急」。
拼音:huàn dǒu yí xīng
拼音:huàn cháo luán fèng
拼音:huàn shǒu zhuā bèi
拼音:huàn hǎi fēng bō
拼音:huàn rán bīng shì
像冰块遇热消融流散。语本《老子.第一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以比喻疑虑、误会、嫌隙等一下子完全消除。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序》:「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也作「焕然冰释」。
拼音:huàn rú bīng shì
拼音:hān gē héng wǔ
◎ 酣歌恒舞 hāngē-héngwǔ
[the drunken singing and the usual dancing] 《尚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后以“酣歌恒舞”形容经常沉缅于酒宴歌舞之中
沉缅于歌舞。语本《书经.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形容极其享乐。